近日 一女生在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 “泼水节”活动中 被人撕扯雨衣的视频 引发网络热议
视频显示 众人在马路边围成一个圈 用水枪对该女子喷水 还有男子在撕扯女子身上的雨衣 对此 许多网友纷纷发表评论呼吁 “注意边界” 



4月17日,被撕扯雨衣的当事人黄女士告诉记者,现在事情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可能撕扯雨衣的男子身边的人都知道他有这样的行为,也许已经对他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很多网友也在谴责他的行为。我觉得,他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他得到的“惩罚”已和他犯下的错误相当,我们也不想再给他施压,后续也不会再考虑提出予以立案的诉求,希望这个事情到此为止。 

景洪市文旅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事已经由当地公安部门处理完毕。如果游客遇到类似的旅游不文明现象,可以拨打投诉中心电话,或者使用APP“一部手机游云南”投诉,工作人员通常会在24小时内处理。该工作人员说,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向别人身上洒一点水表示祝福,而且要求用干净的水。一些游客不太清楚泼水节的具体庆祝方式,旅游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今后会要求景区及时制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出台相应的规范措施。
多地曾发文:提倡文明泼水 此前 包括西双版纳、陇川等云南多地 曾发文倡议文明泼水 


其中提到,严禁以泼水为名侮辱调戏妇女;严禁堵截过往车辆、迎面向行驶中的摩托车、电动车泼水,避免引发交通事故。 西双版纳警方称,对于泼水时不文明、不道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涉嫌违法犯罪的,警方将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截图来源:西双版纳警方
· 青年时评 · 
民俗怎么变成了恶俗? 青春上海·青年报 评论员 陈宏 云南傣族傣历新年的泼水节,原本寓意着祝福,今年重启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但热闹之余,这些天也传出了让人愤慨的新闻:一些男性围攻开着电瓶车经过的年轻女性,导致对方人仰车翻,或者手持大水枪对着年轻女性隐私部位泼水,甚至还去撕扯对方的雨衣。祝福变成了赤裸裸的性骚扰,不少网友疾呼:应该取消这已经变味的泼水节! 这当然是气话。这个传统民俗,原本代表着美好。事实上,云南瑞丽市傣学学会办公室主任也恍就表示,泼水节作为傣族的传统大节日,从来都不是这样“打水仗式泼水”,而是伸手在小水桶里舀水,泼向对方的双肩,以表祝福,“提一小桶水可以用一天。” 这样美好的节日,怎么就变了味?随着时代的发展,泼水节已经不仅仅是傣族人过节的仪式了。玩水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在被浇得浑身湿透的时候,压力被释放,快乐可以加倍,这也吸引了大量的外部游客涌入,他们并不一定都了解泼水的深层意义,而只是理解了字面意思——泼水?那是不是可以用大桶大缸甚至高压水枪?而随着一些别有目的的猥琐之人的掺和,这个节日近年来更是爆出了“用热水泼人”“骚扰年轻女性”的负面新闻。 这些在泼水节上爆出的恶劣行径,和结婚闹洞房屡屡爆出的“伴娘被扒衣服”丑闻,同样令人愤怒。但对于传统民俗,我们自然不能一禁了之。文化普及、法律威慑和公众监督,应该三管齐下。 文化普及,自然是在游客进入泼水节区域前,就通过社交媒体、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对泼水节的历史脉络进行解读。虽然存在游客都想通过玩水来放松的客观情况,但需要让大家知道,真正的泼水节文化是什么内涵和尺度。 法律威慑,目前地方政府部门主要做了一半工作。其实,泼水节前夕,云南多地包括西双版纳、芒市、陇川等发布相关规定文明泼水,严禁以泼水为名侮辱调戏妇女,杜绝使用汽车装载水源、高压水枪、水气球、塑料袋盛水等粗鲁泼水行为和伤害性方式泼水。但这些规定的界定标准、恶行的证据采集以及后续处罚措施,都有待细化,威慑力有待加强。建议在泼水比较盛行的区域进行醒目警示,增加视频监控力度,增加警务人员巡查频次,让心怀不轨者不敢乱来,让受害者有意识、有条件第一时间报警处理。 此外,公众监督不可或缺。通过立体式宣传,让民众了解到,这些害群之马的举动,将损害到泼水节的声誉,损害到当地的旅游形象,也就直接影响到从业者的收入。同时,鼓励公众对明显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举报,让这些别有用心者犯贱甚至犯罪的成本升到最高。 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具有重大的人文意义。对打着民俗的幌子耍流氓的行为,我们只有“零容忍”,才能让它更健康地在新时代传承下去。莫让美好变糟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 “青年大学习”新一期来啦! 本期学习记录截止时间为 2023年4月23日22:00 快扫描二维码 一起学习吧! 

来源:中国青年报、红星新闻、上游新闻、中国新闻网等 部分文字:青春上海·青年报 评论员 陈宏 责任编辑:粟瑶 校审:沈蔚 终审:刘卓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