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追个剧为什么让人又爱又恨?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4-08-28 点击量:


微信图片_20240830112440.jpg

近年来

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戏剧

戏剧热潮正在兴起


2023年

全国音乐剧演出场次达9960场

专业剧场演出场次达9.74万场

票房收入86.23亿元

网络上戏剧热度亦不减

如音乐剧话题抖音播放量18.6亿次

小红书浏览量7.3亿次

微信图片_20240830112444.jpg

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涌入剧院

成为戏剧迷

“别人游上海是外滩陆家嘴迪士尼

我游上海是人舞大世界”

网友们这么调侃

戏剧爱好者小沈至今观赏过278场戏剧

2024年上半年观剧48部55场

还写了400多条观剧笔记

微信图片_20240830112446.jpg

小沈过去一整年的观剧整理表


上班族小莫2022年开始看剧

已看了100多场

她认为看戏能像读书

一样见识不同人的生活

也是情绪的发泄方式

微信图片_20240830112449.jpg

小莫厚厚的一叠已观看戏剧门票


票价涨了

“做梦”代价越来越高

然而喜爱之余

不少年轻戏剧爱好者也正面临着烦恼

因为他们发现

在剧场享受观演

他们也需要在场外付出越发高的心力

进剧院是做梦,但买票是噩梦

95后季离告诉记者

她当初入坑是因为

“喜欢上去剧院做梦的感觉”

然而,近年来,随着观众热捧

很多原本不看剧的人涌入市场

如今“做梦”的代价越来越高

票价飞涨

以往580元能坐前几排

现在只能在二楼前排

且溢价买卖成常态

黄牛推波助澜

剧方还存在调价“背刺”戏迷

临时更换演员等问题

小莫这半年花在戏剧的钱有小三万块

自嘲为“剧院韭菜”

微信图片_20240830112453.jpg

“剧院韭菜”讨论


圈内文化走调

看戏是否还是享受

“我感觉奇怪的是

这两年粉圈化越来越严重”

小沈吐槽说

除了价格、舞台质量问题

戏剧圈还不知什么时候悄悄流行起了粉圈之风

“SD”文化走样

许多剧场有自己的规则

(一般看完剧后,一些戏迷会在仅供演职员出入口的剧场后门等演员,演员通过时,会和戏迷互动一番。因为剧场后门英文为“Stage door”,因此戏剧圈也根据英文,将这一互动行为简化称之为“SD”文化。)

有人为抢SD前排舍弃剧情

还有人看戏时玩手机

只为等演员互动、签名合照

来发朋友圈炫耀

有的制作公司推波助澜

如设置全勤奖拿演员亲签卡

“一些人追星追习惯了

就会拿爱豆那套过来

本来是很友好互动

但是当饭圈去追

季离如是吐槽

“现在新戏不太买了

基本上也会等大家都夸了才会去买

眼下,小沈已有些淡圈想法

她自己在网上做了个

“买票避坑参考手册”

根据宣发关键词、剧的属性、制作公司等

计算衡量戏剧的各种可能踩雷的概率大小

想办法避开粗制滥造的戏剧


成长需要沉淀时间

不负热爱与相信

季离认为戏剧市场需要时间沉淀才能变得成熟:“我感觉现在处于混乱时代,比如音乐剧。实际上音乐剧进入中国并不久,而且也是近几年才逐渐大众化一点。所以产生这种乱象是因为剧多了看的人多了,主办多了,规范少了。之后可能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吧。” 

音乐剧制作工作人员张敏表示,戏剧爱好者对戏剧的热爱本质未变,从业者大多保持初心,也希望戏迷能保持热爱并相信。“从商业角度考量,我们可能比观众更不希望意外的变动发生,而难免情况会发生,这中间的原因非常多。但还是请大家相信,做剧的人们不少仍是保持着初心在干这件事的。”

律师表示,若演出合同存在问题,消费者可主张合同无效,或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用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责任编辑:思瑞

校审:林桂人

终审:神小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