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话题#95后女生演了24年老人# 冲上热搜 引发网友热议

这位姑娘名叫谢彦巧 河南洛阳人 95后的她 跟戏曲结缘已经24年 4岁登台 8岁获全国戏剧小梅花金奖 作为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亲传弟子 她豫剧唱了24年 穆桂英也演了24年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她” 16岁那年 谢彦巧考入戏曲最高学府 ——中国戏曲学院 开始7年的本硕学习 
2019年毕业后 科班出身的谢彦巧成为一名 “学院派”的戏曲主播 在网络上“以口代锣”讲解戏曲 
当时 她在抖音上发布了一些排练视频 没想到各个年龄段的戏迷 都开始出现 很多看过谢彦巧 在《梨园春》打擂的人说: 她小时候上过《梨园春》 现在都长这么大啦? 也有人“眼熟”她: 这不是马先生最小的弟子吗? 

看到网友对戏曲的喜爱 谢彦巧决定开始一次直播“实验” 她借鉴了在中国戏曲学院学戏的模式 “以口代锣,讲演剧目” 在直播前写好脚本 用故事把豫剧马派 “一挂二花一春游”里的经典选 段串起来 一边唱一边讲 
2019年 谢彦巧去青岛看师父 师徒俩直播了半个小时 观众来了五六千人 直播结束后,师父感慨 “足不出户就能让更多人看到咱 你看看,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呀” 
“你这么年轻 怎么演53岁的穆桂英?” 在谢彦巧的直播间里 经常有粉丝留言提问: 学演穆桂英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你这么年轻怎么演53岁的穆桂英? 这些问题引起了谢彦巧的深思 在唱了多年《穆桂英挂帅》后 谢彦巧对其中的故事内核 了解越来越深入 
在谢彦巧看来 《穆桂英挂帅》道出了 穆桂英的心理历程和人生感悟: 从“我若是不到校场去传令呢?” 到“我不挂帅谁挂帅? 我不领兵,谁领兵? 到校场整军去把贼平” 再到“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 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 穆桂英逐渐找到自己的使命 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也越来越笃定 
她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是 “演员没有什么可以给你 他唯有给的就是全身心” 给予是双向的 观众也在给出他们的心意 过去戏迷会往戏园子里扔红包 给戏班子送鸡蛋 今天戏迷的鼓励变成了 打赏这样的“线上戏票” 这也让谢彦巧看到了 未来戏曲行业 多元化收入的发展方向 六十多年前 梅兰芳先生收马金凤为徒 赠予她一顶凤冠 而马金凤在收谢彦巧为徒后 赠予她一幅亲手写的字 想借此告诉谢彦巧 做戏曲这一行 “艺无止境” 
“梨园一道,全贵用心” 戏曲已成为谢彦巧的一种生活方式 未来,她希望自己能做好 新时代的戏曲学人 和更多年轻人一起 感受穆桂英的家国情怀 感受戏曲的文化魅力


先生,字面上的意思是,先接触陌生的事物,引申为那些先探索未知世界的人。因此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正所谓“达者为先,师者之意”。 在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历程中,总有那么几位“大先生”。他们是科研求索路上的引路人,他们是攻关新征程上的前行者。 
《遇见先生》第五集《无双》由中科院上海分院团委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团委联合制作。
《遇见先生》第五集《无双》 带大家走进有趣的化学世界 他是手性科学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 他坚信做“有用”的化学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造福人民生命健康 他最希望下一代能超越自己 青出于蓝胜于蓝 他的著作《手性合成》 35年里更新七稿 他说只要这本书有用 我就有信心一直写下去 
他是天然产物合成领域拓路前行的探索者 他说科研充满不确定性 但只要方向没错 路再远也不能放弃 他说合成化学的魅力在于可以创造新物质 如果可以探索未知 寻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分子 充分发挥合成科学的创造性 那便是一辈子的追求 
请跟随《遇见先生》的镜头一起感受 老科学家的精神与品格 新时代科学家的蓬勃与朝气 聆听科学家朴实且激荡的动人故事 领略科研成果背后的光荣与伟大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青春山东、@谢彦巧等
部分来源:中科院上海分院 见习编辑:连翊辰 校审:姚佳森 终审:许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