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丽娜,毕业快乐!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3-05-22 点击量:


“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

董丽娜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祝贺!”

5月19日

在中国传媒大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现场

老师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

中传第一位盲人硕士研究生

董丽娜


微信图片_20230525145858.jpg

1984年

董丽娜出生在辽宁大连

患有先天弱视

十岁时彻底失明

在大连盲聋学校

她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课程

在学校的图书馆里

老师们总能看到董丽娜的身影

她读完了馆藏的

几百本盲文书籍

在阅读的浸润中

董丽娜萌生了对广阔世界的好奇

“我希望每天的自己是不一样的

希望能通过学习

看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微信图片_20230525145901.jpg

董丽娜后来进入

大连市盲人技术学校

学习中医推拿

毕业后在一家按摩店

从事盲人按摩

“我记得当时有人告诉我们

学推拿是以后唯一的出路”

董丽娜很困惑

“为什么我们

都只能去过同样的人生?

我不明白

人生怎么能够刚刚开始

就被宣判了结局呢?”

于是,董丽娜

抓住工作之余的一切时间学习

用知识打开自己的视野

英语、心理学、计算机……

只要感兴趣

只要有学校愿意接收

董丽娜都会去学

微信图片_20230525145904.jpg

2006年

一个特别偶然的机会

她得知北京一家公益机构

可以帮助盲人朋友学习播音主持

虽然那个时候她一点儿也不了解

播音主持是什么

可她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

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

她告诉自己

一定要有一个新的开始

时隔多年

董丽娜还能清晰地回忆起

第一次上播音主持课的情景

当老师发出第一个声音的时候

她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她就此爱上了播音

每天摸着盲文

拼命去练习每一个字的发音

微信图片_20230525145907.jpg

普通话测试中

“一甲”是所有播音生奋斗的目标

董丽娜把普通话测试朗读作品

用盲文抄录下来

边摸边读反复练习

2007年6月

她以97.8分的成绩

拿下一级甲等的专业资格证书

后来丽娜参加了一个朗诵比赛

她是其中唯一一名盲人选手

最终获得二等奖

她被一位评委引荐

走进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直播间

担任嘉宾主持

董丽娜说

那天她就像得到礼物的孩子一样

觉得特别兴奋

“终于全世界都听到了我的声音”

微信图片_20230525145910.jpg

追梦的脚步从不停歇

2020年7月

董丽娜再创人生奇迹

她被中国传媒大学正式录取为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研究生

成为中传首位盲人研究生

在中传学习的三年时光

董丽娜接受了系统、科学的培养

拿到训练的稿子

她总是练得最专注的那一个

她不仅对课内作业用心

还申请了多门课程的旁听

微信图片_20230525145915.jpg

结合自己的

生活体验和独特视角

董丽娜选择口述影像

作为毕业论文着眼点

“这个选题对我意义重大

我想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的人

就像之前许多人帮助我那样”

海量的文献阅读

没有难住董丽娜

她在读屏软件的辅助下

花费了比其他同学

多几倍的时间

啃下了一千余万字的文献资料

董丽娜说

“只要我在学想学的知识

做想做的事情

什么困难都不算困难了”

微信图片_20230525145920.jpg

祝福丽娜,毕业快乐!

祝福勇敢追梦的“丽娜们”

乘风破浪!


微信图片_20230517160406.png

Z世代在上海

华裔青年在上海:

爱中国游戏,更爱这城市的历史

海纳百川的上海已成为Z世代的“心向之城”,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青年来到这里求学、成家、立业。“Z世代在上海”聚焦新时代年轻人的群像,展现积极向上、创新包容、多元共生的Z世代能量,提炼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活力基因。

微信图片_20230525145926.jpg

包容多元,是一直以来

上海给外人乃至世界的形象

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年轻人

来到这座城市生活工作

比如像马伦这样的华裔青年

如今,他从事于一家

上海本地的游戏公司

并将对城市的新鲜体验

带入工作当中

1684998699450.gif

从美国两度来到上海

马伦是那种内心追求

远方感和历史感的年轻人

而上海,恰恰符合

马伦对历史的想象

“上海虽然历史气息浓重

但每天仍然有新的变化”

微信图片_20230525145932.gif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报、《我是演说家》、播音中国

见习编辑:连翊辰

校审:姚佳森

终审:许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