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16888元一晚售罄,15元一份抢空!GET繁花同款这么难吗?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4-01-09 点击量:


随着电视剧《繁花》热播

作为剧中主背景之一的

上海黄河路美食街

又被带火了!

 

1月6日

有网友晒出了黄河路的路况

一!路!红!

甚至有网友发文劝退

“别来黄河路了,全是人从众”

微信图片_20240110144403.jpg

不少网友晒出黄河路

现场人头攒动的景象

微信图片_20240110144409.jpg

图片源自小红书用户@小酒窝旅行探店酱


微信图片_20240110144415.jpg

图片源自小红书用户@不会游泳的虞🐟


黄河路上的苔圣园爆满

在《繁花》的助推下,剧中黄河路饭店“至真园”的原型苔圣园酒家又火了,很多市民跃跃欲试,想要进去尝试"繁花"同款套餐。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年夜饭早就一桌难求,包房已经预订到半个月以后,只有大厅还有少量余位,而这般火爆的情况,至少要比电视剧播出前翻了2-3倍。

微信图片_20240110144421.jpg

《繁花》拍摄地:上影集团上海影视乐园 黄河路


苔圣园店长陈宗余表示,由于人员结构跟不上,繁花套餐暂时无法供应。但这也无法阻止大家前来打卡的决心。大部分的食客都表示:吃什么不是重点,重点是进来看看坐坐。对老一辈的人来说是怀旧,对年轻人来说是感受一下老上海的氛围。


套房、双人餐卖到抢不着?

除了黄河路、苔圣园......同程平台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显示,和平饭店的搜索热度环比上涨415%。剧中出镜率极高的和平饭店英国套房成了“热门产品”。据第一财经的报道,锦江集团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预订和咨询电话几乎每天被打爆。1月6日至1月9日的份额均已售罄。1月18日入住一晚的价格为16888元,比其它同类套房的价格高出一大截。而该饭店根据《繁花》打造的下午茶和晚餐在近期也几乎是订满的状态。

微信图片_20240110144425.jpg


排骨年糕成顶流

记者还了解到,《繁花》开播一周,排骨年糕已成为外卖平台搜索顶流。即使没有在剧中出现名字,作为富有沪上“排骨年糕大王”盛名的鲜得来,依然成为此番溢出红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15元一客的排骨年糕日销售额超过15万元,创下历史峰值。中午饭点,只10分钟就能接300单外卖生意。

微信图片_20240110144428.jpg

近日,上海黄浦区云南路鲜得来总店,顾客在店外排成长队


除了排骨年糕

鸡脚爪、油墩子、定胜糕......

《繁花》里一众上海美食

引发市民游客热情追捧

吾哩“崇明糕”

也同样圈粉无数

微信图片_20240110144431.jpg

想吃《繁花》同款地道崇明糕

去当地买总归不会错

还能听崇明人讲一讲崇明糕背后的故事

青春上海·青年报记者还了解到

现在的崇明糕

有了不少90后年轻人的传承和创新

味道更加嗲,卖得更加远

 

过年吃崇明糕历史悠久

新米上市,天气渐冷,这个时候正是尝崇明糕的好时候。在崇明老一辈的记忆里,过了廿四夜家家户户就开始备料、溲粉、蒸糕,糕上灶蒸了离过年也就近了。

崇明糕是上海崇明地区的乡土特产,是崇明祖辈代代流传下来的一种饮食文化。就像《繁花》里看到的那样,上世纪90年代,不少崇明人来到上海市区打工,崇明糕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乡土情结。而住在上海市区的上海人,过年过节也欢喜来一块崇明糕,氤氲着热气的崇明糕一上桌,就能感受到一股上海本地的田园气息。

“糕”与“高”谐音,有着“步步升高”的寓意。在崇明,糕是吉祥的象征、富贵的希望,因此吃糕便成为了一种民俗文化:娶媳妇吃喜糕,生小孩吃满月糕,盖新房吃上梁糕,搬家时吃暖房糕,老人生日吃寿糕,过年离不开崇明糕。故而,崇明糕在悠久的历史中已经演变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积淀,也是崇明垦拓精神的传承载体,成为崇明极具地域特色的风情名片。

微信图片_20240110144434.jpg


一块糕点吃的是乡土烟火气

蒸“过年糕”对于那个年代的崇明人来说是件考究的大事,讲究糯米粉和白米粉的准确配比、讲究烧火人和蒸糕人的密切配合、讲究糕枕上逐层撒粉的时机、讲究和美吉祥的说道。“这里的糕好像夹生的”“这里好像有粉漏下来了”……这些话都是蒸糕时的禁忌,所以那时候蒸糕都会早早地把家里的小孩支出去玩耍,以免他们说错话。

2013年5月,崇明糕制作技艺还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道温软香甜的崇明糕,做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从备料到切片,崇明糕的整个制作过程全凭蒸糕人的娴熟技艺,需耐心手做,细致观察,很有讲究。

把米淘净,浸泡沥干,将研磨好的白米粉和糯米粉混合,加入红枣、核桃仁等辅料,再加入适量白糖,搅拌均匀。将准备好的材料倒入蒸笼中,放上灶台,在蒸笼四周铺上湿布,多次适量加粉,用旺火沸水蒸制,这样蒸出来的崇明糕,松软香甜,让人一块接一块,根本停不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崇明糕的蒸制设备从土灶改成了不锈钢蒸具,但只要品尝到那熟悉的味道,记忆就被一下子拉回了小时候,温暖又美好。

如今,上海各地的糕团店里也都能见到崇明糕的身影,崇明糕也不再是逢年过节的专属,早已从原来的新年限定变成常年供应的地方特产,馅料也由简入丰,品类繁多,但不变的是对历史脉络的延续和对乡土回忆的承继。

微信图片_20240110144437.jpg


传统美食被年轻人传承发扬

如今,做崇明糕的,也不再只有“妈妈”辈了,不少年轻人开始创新崇明糕技艺。兰燕华、吴家俊这对90后小夫妻,原本在市区拥有稳定工作,一个是广告公司文案写手,一个是软件公司的测试工程师。2022年11月,他们辞去工作回到崇明,开始做起了崇明糕团的生意。

吴家俊的父母在崇明经营着一家专卖崇明传统糕团的小店,店虽小,人气却挺高。两位老人想尝试眼下流行的直播卖货,却不懂怎么做。一次与兰燕华次闲聊中,婆婆一句“你们要不回来帮店里做直播吧”,这句看似“嘴上搭”的闲话,小两口却上了心,并就此下定了辞职回乡的决心。就这样,2022年11月,夫妻俩的线上门店——“糯米小老板”正式上线运营,糯米也是俩人女儿的小名。

2022年11月17日,兰燕华开启了第一场线上直播,当天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30人,累计售出糕团产品5份。2023年1月24日,夫妻俩的直播间累计观看用户1.5万人,2小时内800多个八宝饭、100多个崇明糕销售一空,累计销售额破1.6万元。在直播卖货这个巨大的流量池里,每位博主都在不断尝试、绞尽脑汁去“俘获”属于自己的粉丝群体。口才、话术、颜值都不算出众的兰燕华说,自己靠的是最朴素的两个字——真诚。

微信图片_20240110144441.jpg

崇明糕、圆子、印糕等特色糕团长久以来一直是有名气、有人气的崇明特产。这几年一批坚守品质、勇于创新探索的本地新媒体博主通过短视频、直播卖货等形式也进一步扩大了崇明糕团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年轻人的传承,更让这款传统糕点有了不同的味道——有人“多肉种植+稻米种植+崇明糕制作销售”;有人“民宿+崇明糕制作体验”;有人“专职各类崇明糕点制作”……他们中,有80后,也有90后,传统美食和年轻人碰撞出的是创业的激情、对崇明的热爱、对传统美食的推崇。


你爱吃崇明糕吗?

还有哪些繁花同款

你也想GET?








来源:潮新闻、新闻坊、上观新闻等

部分来源: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责任编辑:霸天萌

校审:神小丢

终审:文心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