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巴胺穿搭” 在社交平台上频频现身 不同色彩的发夹、配饰 搭配撞色系服装 如同打翻了调色盘一般
有80多岁的爷爷奶奶、00后的小朋友 更有医生、白领等不同职业的人 纷纷加入了“多巴胺”队列 
来源:现代快报
据澎湃新闻报道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 当一个人感受到快乐时 大脑就会释放出多巴胺 从色彩心理学上讲 颜色与情绪息息相关 明亮的颜色能给人带来 快乐、轻松、积极的情绪 “多巴胺穿搭”就是 对高饱和度的色彩进行协调搭配 于鲜亮彩色中寻求协调与平衡 缤纷、阳光、活力 是“多巴胺穿搭”的代名词 传达给人们一种愉悦、快乐的情绪 
江西消防

北碚消防
值得注意的是 这两天 话题#陈建斌多巴胺穿搭#冲上热搜 有网友用AI换脸 给演员陈建斌制作“多巴胺穿搭”视频 话题引起热议的同时 有网友担心,这样的AI换脸 不仅不尊重演员本身 也侵犯了肖像权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 北京德翔律师事务所主任安翔表示 未经当事人授权 以AI换脸方式实施娱乐的行为 是广义上的网暴行为 应依法受到法律制裁 此行为侵犯了受害者的肖像权,民法典对此有明确规定,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他人肖像。受害者可以要求平台立刻删除并加强监管,也可以依据民法典对侵权人提起诉讼。需要注意的是,侵权人不限于制作图片视频者,也包括转发者。除民事维权之外,还可以启动行政处罚机制,例如可按照寻衅滋事进行处罚。 
曾有媒体发文谈“AI换脸”时表示,当一项新技术横空出世之际,背后的漏洞风险也应当审慎评估,相关的规定应该适时跟上,努力缩短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时间差。
· 青年时评 · 
在“多巴胺穿搭”里放飞的自我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今夏最火的穿衣方式,无疑是“多巴胺穿搭”。在小红书搜索“多巴胺情绪穿搭”,相关热词浏览超过2.5亿;微博上,#多巴胺穿搭#热搜词条,阅读量高达2.1亿;而查阅微信指数统计,仅6月20日一天,关于多巴胺穿搭的词条就突破9200万次,环比上升52.11%,可谓火得“不要不要”的。 多巴胺穿搭的核心要义,是将高饱和颜色的衣服套在身上,呈现五彩纷呈的“辣眼睛”效果。据说这能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从而产生积极、快乐等情绪,使人身心愉悦。风潮所及,年轻人见面互夸的套路都更新了——从“你这件衣服真好看”变成了“你今天穿得真多巴胺”。 多巴胺穿搭的火爆和近年来的流行色形成了鲜明反差,令时尚界人士大呼“没想到”。2022年底的《2023/24年消费流行色洞察报告》曾预测,18-24岁人群2023的流行色,将是自然恬静的“小文青”与不失活力的“橄应绿”。结果正相反,这届年轻人舍弃“青绿”,直奔饱和度更高的色彩而去。 穿搭风格的变迁往往直观地反映了社会心理的变迁。之前,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人们普遍渴望卫生、健康、安全,体现到穿搭上,清新、简洁、低调成为主流。这期间盛行的老钱风、常春藤风、知识分子风等,皆为其具体表征。随着疫情缓解,社会恢复常态,人们的心情为之一振,相应的,穿搭也变得丰富起来。尤其是本就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更需要借此释放个性。 从这个角度看,多巴胺穿搭风靡于新冠第二轮感染高峰渐落的当下,绝非偶然。它和火遍全网的淄博烧烤、贵州“村超”有相似之处,都体现了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另一方面,这届年轻人相对艰难的处境,也助推了多巴胺穿搭的兴起。恰逢毕业季,年轻人为找工作“卷”得飞起。即便有工作的,也常因薪酬低、加班强度大而苦恼。在此情形下,通过多巴胺穿搭缓解焦虑、调节身心,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多巴胺穿搭”(Dopamine Dressing)一词创造者、时尚心理学家道恩·卡伦就指出:“相对明亮的颜色可能引发积极的情绪。”这也是她倡导这一风格的原因。 进一步观察,相较于“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的“孔乙己文学”,多巴胺穿搭具有更明显的正向价值。如果说前者体现了当代年轻人自嘲式的无奈,那么后者更像是年轻人的青春宣言。它宣告着无论遇到多大挫折,年轻人都会乐观昂扬、向上生长。在我们看到的“多巴胺穿搭”视频中,穿搭者无一不是面带笑容,举手投足间充满活力,就源自这种心态。 其实,多巴胺穿搭的盛行并不令人不意外,因为青春的底色本就是绚丽。120多年前,梁启超用“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形容中国少年。今天,在多巴胺男孩/女孩的带动下,中年人、老年人纷纷加入多巴胺穿搭大潮。愿青春的色彩让生活越来越丰富,愿青春的气质传递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来源:中国青年报、现代快报、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 部分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见习编辑:思瑞 校审:林桂人 终审:皓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