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事发上海!男子突然倒地……这4~6分钟太关键→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5-02-11 点击量:


“我现在才知道按压假人

和真人是有区别的


尽管早在2016年

就成为应急救护员

又于去年获得了师资资格

但真的实战救人

对卜佳青来说

这样的人生体验还是第一次

↓↓↓

除夕下午,和卜佳青同为社区志愿者的邻居丁叔叔看到他的车停在小区,便寻求帮助,希望他能送自己去医院就诊。大家是同一栋楼的邻居,卜佳青欣然答应,小心翼翼将丁叔叔从四楼搀扶到楼下。坐上车后,对方叮嘱了一句,“兄弟,我冷,你把空调打热一点”。卜佳青当即有点犯嘀咕,因为当天气温并不冷。

车刚发动起来,往前开了50米,卜佳青听到了一记很响的打呼声,受过专业训练的他直觉不好,回头一看,邻居已经昏厥过去。

卜佳青见状当机立断拨打120,电话那头客服远程教他如何做心肺复苏。他和丁叔叔的老伴沈阿姨将其抬下车时,发现对方已经没有了呼吸。

卜佳青根据之前接受培训时学到的步骤,将邻居的衣服拉开,按压胸部两乳连线中点。“第一次压真人,坦白地说我当时心里很慌,实操和演练完全不同。邻居心搏骤停,血液循环中止,4~6分钟是黄金抢救时间。按压的频次要达到100~120次/分钟,深度为5~6cm。每按一下,都能听到肋骨受到按压后的响声。如果按不到深度,就达不到效果。救人后的第二第三天我浑身酸痛。”

微信图片_20250211133810.jpg

所幸,小区距离救护中心不远,很快救护车就到场,搬出了AED。待被急救到医院后,丁叔叔苏醒了过来,医生马上实施了手术。这两天,丁叔叔已经转危为安回到家中休养。


心怀感激的丁叔叔

近日给卜佳青送去了感谢信

微信图片_20250211133821.jpg

回想当时的情况,丁叔叔感到后怕之余又感到万幸。“其实前一天晚上我心脏就有点不舒服,想着睡一觉就好了。当天回家烧菜后,我感到头晕心闷,到床上坐一会儿休息,后来越来越不舒服,便打电话喊老婆回来送我就诊。要不是当时喊了小卜帮忙,他又受过专业训练,后果不堪设想。本来想做面锦旗给小卜,但他婉拒了。”

一旁的老伴沈阿姨也感激不已,她透露说,因为自己心脏动过手术,所以也知道胸部按压是有用的,但自己力气不够,不知如何用巧劲。只能配合小卜给老伴做人工呼吸。“这件事之后没准以后我也会去学一下相关急救知识。于人于己都有利。”


经此实战

回想个中细节

卜佳青表示

国内AED和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

还是不够高

“丁叔叔前一天就胸闷,甚至眼前发黑。这些症状提醒我们,碰到不舒服千万不要硬扛。如果提前一天便就诊拍心电图的话,肯定能看出是心梗前兆。”

虽说第一次面对生死较量时有点紧张,但卜佳青表示,即便当时碰到的不是相熟的邻居,而是陌生人,自己也会施以援手。可能有人在救人时有顾虑,但其实上海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于2016年11月就生效了,鼓励和倡导普通市民参与紧急现场救护活动,并强调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

他还透露说,去年年初上海市政府将“培训8万名持证应急救护员”列入了202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学一点急救知识是必要的。持证后,就能采取更科学的方法救人。比如看到有人不省人事,先要拍一下患者,看对方是否有反应,判断对方是否有呼吸。”

作为静安区红十字会常务理事,卜佳青积极热心地投身于公益事业,曾获全国最美志愿者、上海市杰出志愿者、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标兵等荣誉称号,他的身影活跃在曹家渡街道的各个社区、学校的应急救护普及以及其他志愿活动中。

微信图片_20250211133835.jpg

早在2016年,他的团队就承接了静安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员初级培训项目。“第一批报名名额是被秒杀的,报名者以白领和大学生居多。”卜佳青表示,即便是培训学员的老师,碰到救人的几率也是少之又少。这种技能学得快忘得快,需要温故而知新。救护员培训需要2~3年复训一次。

让卜佳青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街镇也开始重视急救。比如曹家渡街道近年来开展了以急救“黄金4分钟”为理念的曹家渡G4健康安全网络体系建设,组建志愿者队伍,将急救知识和理念融入社区自治中。“所谓G4,就是在曹家渡社区,每走15分钟路程,就能找到一个会心肺复苏的志愿者。”

微信图片_20250211133938.jpg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

如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复苏

4~6分钟后

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

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

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为进一步抢救

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

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首先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并指定一名人员拨打120、一名人员寻找AED

·观察患者胸部起伏,一旦判定为心跳骤停,立刻进行胸外按压

·确定按压位置,双手交叠、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压30次

·30次胸外按压结束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吹气时用眼睛余光观察胸廓,确认操作有效

·以30:2(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循环进行,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赶到

“车上不是平坦坚硬的,卜佳青和家属将人搬到地面的动作是非常正确的,之后他及时确认现场环境安全进行了心肺复苏。”静安区红十字会专职干部盛浩鑫表示,卜佳青在最重要的黄金救命时间(心搏骤停后的4~6分钟),采取了及时、准确、有效的院前急救,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通过持续6分钟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此时120医护人员抵达现场,开展后续的救治。

微信图片_20250211133949.jpg

微信图片_20250211135128.png 记者手记

此前,一些高档楼盘的楼书里专门将物业安保人员持有应急救护员证书、能做心肺复苏作为宣传卖点。

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老小区还是高档楼盘,老式商务楼还是甲级写字楼,安保人员可能是距离居民、白领最近的“守门人”。

一旦发生心搏骤停的事,4到6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堪称争分夺秒,远水救不了近火,而咫尺之遥的安保人员兴许能第一时间拿着AED赶到身边,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

因为,哪怕是具有师资资格的卜佳青,也是生平第一次遇到按压真人的事。毕竟,心搏骤停是小概率事件,就算是持证应急救护员一辈子碰到救人的几率也是少之又少。

除夕下午正好在家,正好学过心肺复苏,正好碰到邻居求助,试问如果没有碰到那么多巧合,一个悲剧可能就会发生。

8万名持证应急救护员增能培训人员的名额中,理应有一些是“强制性”培训人员。如果,物业协会和相关部门能联合起来,规定心肺复苏成为安保人员上岗的必备技能的话。那么,一旦发生意外,也许更多人有可能获救。

对此,你怎么看呢?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部分来源:央视新闻、上海静安

责任编辑:霸天萌

校审:林桂人

终审:神小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