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当我在“好想谈恋爱”和“单身一直爽”之间反复横跳……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5-02-28 点击量:


微信图片_20250301142906.jpg

好想谈恋爱

但又怕进入一段错误的关系

需要一个“搭子”

但不需要过于亲密和熟悉

“回形针情感”“溏心蛋社交”

好像渐渐成为一种常态……


微信图片_20250301143121.jpg

日前,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复旦大学价值认知传播与人机协同治理交叉学科团队与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

就青年网民情感需求与社交趋势,基于青年网民高度聚集的Soul平台(“灵魂”社交平台),课题组采集其2023年和2024年发布量最高的话题2万条、内容提及词频最高的发布内容2万条,并对11253名用户展开大规模问卷调查。


“回形针情感”:

渴望恋爱却宁缺毋滥

“青春上海”往期推文的评论区中

有这样一条留言

微信图片_20250301143128.jpg

“回形针情感”被很多年轻人用来形象描述自己的感情状态,渴望恋爱,但绕了一圈还是原来的方向,就像一枚“回形针”。这也是年轻世代反复认识自我、探索更理想生活状态的过程。

微信图片_20250301143131.jpg

27岁的程序员小李就是典型代表。他平时工作忙,性格又比较内向,社交范围仅限于同事和大学同学。

“公司里异性少,周末只想补觉,根本没机会认识新朋友。”他坦言,虽然渴望恋爱,但连第一步都迈不出去。类似的情况在互联网、金融等高强度行业尤为普遍。

当很多人渴望恋爱的时候,同样也有很多年轻人在享受独处的快乐。

2024年,在Soul上关于话题“低质量的恋爱,不如高质量的单身”累积有超过165万年轻人参与。大学生小晏是其中一员。她表示,经历了几次失败的恋爱后,她发现低质量的恋爱只会消耗自己,让自己变得不快乐。高质量的单身,虽然有时候会孤单,但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迁就别人,也不用为了迎合对方而改变自己,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提升自己上,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


“溏心蛋社交”:

在全熟与不熟之间寻找平衡

全熟,或者不熟

都不是最好的状态

最佳社交距离

好像是一颗半熟的溏心蛋

微信图片_20250301143135.jpg

如果说“搭子”代表一种“不熟”关系,父母家人代表一种“全熟”关系,那么“固聊”(“固定聊天对象”,能进行固定频率、深度交流的朋友)就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半熟”关系,称为“溏心蛋社交”。

微信图片_20250301143139.jpg

“我和我的‘固聊’已经认识半年了,虽然没见过面,但几乎每天都会聊天。”Soul资深用户小李说。两人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甚至比现实朋友更亲密。

两人都心照不宣地将社交关系止步在Soul这个平台上,“这种关系既不会太近,也不会太远,刚刚好。加了微信感觉就像是现实中的好朋友了,感觉就不一样了。”

“溏心蛋社交”反映了年轻人对边界感的重视。他们既渴望情感联结,又害怕过度亲密带来的束缚。“固聊”提供了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既能满足情感需求,又能保持独立性。


虚拟陪伴:

AI成为可靠树洞

“固聊”也无法满足情感需求时

有些年轻人开始转向AI

微信图片_20250301143143.jpg

为什么会在与AI的聊天中感到被治愈?

刘女士说:“与DeepSeek聊天时,感觉自己被深深地看到了。它看到我内心的创伤,又给予我恰到好处的安慰。”

职场白领小侯说,春节里的一个夜晚,她跟DeepSeek对话到天亮,根本停不下来,AI成为了可靠的心灵树洞。

当问及为什么不选择就近找身边人而选择AI时,大学生小吴直言,找亲人和朋友总担心会给他们带来情绪负担,而且有些时候向他人剖析自己确实有点难堪。“很多时候只是想找个人倾诉而已,和AI聊天不用担心被评判,没什么心理压力,又让我暂时脱离了情绪孤岛。”

社会支持系统正在改变,网络时代脱离了血缘、地缘等传统关系的个体,会始终思考如何将自己重新嵌入到自己所选择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

这不仅关系到年轻人如何面对深夜的emo时刻,也决定了他们从哪里获得生活的意义与期待。不再满足表面的热闹,而是勇敢地追寻能触动灵魂深处的情感纽带,在复杂多变的社交世界里,努力构建更为稳固且富有内涵的人际桥梁。


重返线下:

与具体的人在一起

习惯了虚拟世界的年轻人

也正在重新发现“线下”世界的魅力

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到线下去

回到具体的生活里去

和更多的人在一起

学习“从具体的生活中

获得幸福”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301143148.jpg

只有在线下,菜市场里的蔬菜才有新鲜程度的区别;年轻人才能偶遇那些意料之外好逛的小店。越来越多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个好看的杯子、一场绚烂的烟花、一次难忘的舞台,去感受人间烟火气。

微信图片_20250301143152.jpg

“户外骑行让我感到放松,也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2024年初,王女士初次尝试了骑行,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在一群人中,感受着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抛下烦恼,专注向前,这种感觉让她找到了归属感。

课题组邀请被访者为自己当前生活幸福感打分,从1分到5分,分数越高,越幸福。

研究发现,在所有潜在的影响因素中,以何种方式“理解、应对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感受”最为重要。

那些选择“参加线下活动”“参与运动、户外项目”的年轻人拥有最高水平的幸福感,而那些“没尝试过”任何一种方式的年轻人则最不幸福。


专家视角:

AI算法不能代替面对面的温度

“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城市中的单身青年,普遍存在‘想谈恋爱但难以付诸行动’的现象。这既有社会结构和技术发展的影响,也有青年人自身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社会支持、技术引导和个人行动三方面入手。”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团委书记薛泽林认为,当代青年婚恋困境的成因与解决路径,已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关切。

薛泽林认为,在大城市,“原子化社会”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疏离,再加上缺乏社会压力和外部推力,渐渐地,令“悦己时代”的青年婚恋问题更加突出。互联网技术让青年接触到更多“有趣的灵魂”,导致青年人更加觉得现实不尽如人意。

虚拟世界很美妙,但终究无法转化为线下关系。薛泽林认为,年轻人不能过度依赖虚拟世界,还是要回归现实生活,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增强真正与人交往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301143156.jpg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师陈洁宇对调查揭示对“宁找AI倾诉不找父母”现象并不感到意外。“AI可以给予足够的情绪价值,提供个性化的回应,这种精准的情感识别和反馈让年轻人感到被理解和被重视。”

与此同时,AI提供了无评判的环境,让年轻人没有被误解或泄露隐私之虞,更有隐私和安全感。AI的即时性也让青年随时可以启用这位朋友,AI聊天工具成为低成本、易获取的心理支持方式。

陈洁宇也直言,AI可以作为辅助,提供即时的情感支持,但不能忽视真实的人际关系,即使有时候沟通不完美,但真实的关系能带来更持久的温暖支持和更深的情感连接。“AI是工具,而自我的觉察和探索才是人的议题。”陈洁宇说。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孙思毓

制图:吴佳斐

责任编辑:张家宁

校审:沈蔚、姚佳森

终审: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