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开门红,宝子太厉害了!” “恭喜宝 这张稀有卡 可不是谁都能开出来的” 如今,继盲盒、刮刮乐后 被称为“抽抽乐”的直播间 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所谓直播间拆卡 就是观众在主播直播间购买卡包 主播直播拆卡 并会按照卡片稀有等级 放在置物架上 一张桌子,一把剪刀,一套卡包 主播都不用露脸 只需要拆卡就能吸引上万粉丝观看 直播拆卡为何如此受年轻人追捧 甚至“一掷千金”? 面对这股新风潮 又该如何加强监管?
现象 看直播抽卡成为年轻人解压方式 有人为爱买单,有人收获满足感 在大三学生林同学看来,无论是看直播抽卡,还是下单购买卡牌,都很解压。直播抽卡更具沉浸式和互动感,甚至因为下单的观众多,还要抢着下单,排队等待主播代自己拆卡。 记者发现,在拆卡主播的直播间,卡牌种类丰富多样,既有近些年兴起的国漫,比如《狐妖小红娘》《异人之下》,还有经典动漫或者电影IP,比如《名侦探柯南》《美少女战士》《间谍过家家》,以及常见的明星小卡。 
据艾瑞咨询《中国收藏卡市场研究报告》数据,预计到2025年,收藏卡市场规模将达到276.6亿元,收藏卡的购买渠道除了传统的线下门店以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通过直播间进行购买。直播间拆卡具有产品种类全、关注度高、提供高情绪价值等特点。 
对于二次元资深爱好者小季看来,直播抽卡不仅具有社交属性,还有收藏价值。小季告诉记者,“直播间二次元浓度很高,大家都是有相同爱好的人,追着同样的剧,一旦抽到自己喜爱角色的‘稀有卡’,不仅觉得自己收获好运,观众的羡慕声能让自己的快乐翻倍,也会产生攀比心理。每当自己陷入内耗时,都会翻看自己收藏的小卡,感觉自己瞬间被治愈,充满能量。”
背后 以小博大,抽卡容易上瘾 有消费者一夜消费上万元 对于拆卡博主的粉丝而言,很多时候抱着一种侥幸心理。00后小婷告诉记者,“小卡有普卡、贵卡和稀有卡之分,抽一次小卡的价格在三者价格之间,比直接买贵卡要便宜,其实有种赌博心理。搏一搏,说不准就收益翻倍。” 记者近日走访线下卡牌实体店发现,线上直播间的卡包价格比线下店略高3元到5元不等。在线下卡牌售卖处,记者遇到一位95后卡牌爱好者小庄。他告诉记者,他曾在拆卡直播间一小时内陆续下单买奥特曼卡牌数十次,花费近千元,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去看拆卡直播。 
为了买到心仪的小卡,以小博大,在拆卡直播间冲动消费,“批量式消费”并非是这位卡牌爱好者小庄的个案。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注意到,多位观众投诉拆卡直播,表示自己被诱导消费,从而冲动消费。 其中,有位刘先生一夜在拆卡直播间下单消费上万元。“当时直播间博主说会拍到她展示板上显示的稀有卡,还说肯定不会开‘空’,意思是肯定会有稀有卡。我买了近一整箱卡包,基本上把卡包都买完了,结果只抽到一张稀有卡。”最初,店铺客服以该类商品不支持无理由退款为由,拒绝赔偿刘先生,经过第三方投诉平台多次投诉后,店铺进行了部分赔偿。
法律专家解读 直播间抽卡是否存在涉赌行为?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刑事法律系副主任王晓华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表示,直播间抽卡存在射幸行为,即行为做出后,获得的相应的对价是不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开设赌场罪的界定要素之一是存在收益最终能够兑换成法定货币的渠道。以近期斗鱼直播平台一名千万粉丝博主因涉嫌大额赌博被批准逮捕为例,当直播间提供抽卡者直接将卡牌兑换成现金的渠道,那么该直播间就涉嫌开设赌场罪。 对于抽卡直播间,直播平台和主播应承担哪些责任? 王晓华认为,当网络抽卡不构成赌博,但因其自身存在类似于开盲盒的涉幸行为,也应履行合规。2022年1月10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的通知》(沪市监竞争20220014号),对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盲盒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划出盲盒经营红线,提出合规经营建议。其中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线上线下等不同方式确认监护人同意。 当直播间销售小卡过程中,已经明确告知未成年人禁止购买,并要求购买者明确自身达到年龄要求,是否达到合规要求? 王晓华表示,达到基本的合规要求。对于直播抽卡平台和主播更合规的做法是,对于所有参与抽卡人的账号进行实名信息的进一步审查。对于直播平台而言,平台具有审查能力和审查义务。此外,直播平台对于账号实名认证可以做分级管理,比如对于观众要进入存在射幸行为的盲盒类销售直播间,需要达到金融机构KYC标准,进行手持身份证身份认证等。
青少年心理专家建议: 拆卡直播需要保持度 为何拆卡直播间成为年轻人新宠?国家二级咨询师俞莉娜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分析道,小卡的社交属性是吸引年轻人的主要原因,直播间观众和主播之间,以及观众之间的互动性会更加增强这个属性。 
看拆卡直播作为一种爱好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过度消费沉迷于此,长期熬夜看拆卡直播会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此外,抽盲盒式的卡包就像抽奖,对于好奇心强、自控力不足的青少年来说容易上瘾,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 对于青少年而言,俞莉娜建议家长平时多和孩子沟通,和孩子讲解盲盒抽卡和赌博的原理,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丰富孩子的兴趣爱好。
你进过拆卡直播间吗?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部分来源:艾瑞咨询、网络截图 责任编辑:赫兹 校审:王东 终审:神小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