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上海这里旅游盖章由免费转收费?假的!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4-01-31 点击量:


从一张纸、一个本子到一枚章

上海盖章文化热潮

吸引无数年轻爱好者加入“盖帮”

然而近期这股新兴旅游风尚背后

却暗藏黄牛“打桩机”趁机捞金

引发了盖章活动变质的争议

甚至有传闻称目前最火的

上海历史博物馆印章

因为“打桩机”的存在由免费转为收费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

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免费章变收费章纯属误读

但盖章时工作人员寸步不离

上海盖章旅游现象热度持续攀升

社交平台上关于盖章的话题

飙升至2.5亿次浏览量

相关笔记多达12.4万篇

“盖帮”队伍不断壮大

同时出现了“打桩机”

代指那些通过收费方式

为他人批量代盖印章的“黄牛”

他们如同打桩机般连番操作

手中握着厚厚的纸堆或本子

不停盖章

微信图片_20240201131422.jpg

在上海盖圈中

目前“打桩机”光顾最多的

就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因为正在开展的

《梅绽东方——梅兰芳在上海》

展览配套的印章精美

在社交平台上被章友们频繁分享

带动了一波盖章热

微信图片_20240201132500.jpg

记者1月中旬来到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文创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彩色套色印章始终作为消费赠品提供

游客需任意消费后方可加盖

而馆内也设有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免费盖章点

因此

章圈内关于历博原来的免费章

因为“打桩机”变成收费章的说法

纯属章友误读

微信图片_20240201132504.jpg

上海历史博物馆文创店彩色套色章盖章点


记者购买7元文创明信片后

欲加盖新款套色章时发现

工作人员寸步不离

原因是不久前一枚单色章被盗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那个新印章刚拿出来没几天就被偷了

我们现在只好用套色章的棕色

代替原本的单色章。”

工作人员提及“打桩机”问题时表示:

“都是一些大爷大妈

拿好多东西来盖章

提醒之后他们也不听的”

不过

近期此类现象有所减少

微信图片_20240201132507.jpg

上海历史博物馆免费单色章盖章点


与此同时

闵行区博物馆举办的

“相遇海昏侯——西汉刘贺墓精品文物展”

同样受到追捧

当日下午

记者走访该馆时发现

展览出口处设有四枚免费印章

并有志愿者现场指导

提醒每人每章限盖三次

以避免排队时间过长

微信图片_20240201132510.jpg

在闵行区博物馆文创店盖章的年轻人


文创店内除了免费印章外

还有消费印章可供选择

市民张女士特意在休假时前来体验:

“这个展太热门了

周末人超级多

正好我今天休假就过来盖章

我蛮喜欢这个提梁卣的章

想多盖几份寄给我的朋友”

此外,闵行区博物馆限量发放的

文创手册也成为了抢手货

工作日每天限额100册

周末及节假日则增至300册

排队场面壮观

其中不乏疑似“打桩机”的群体

“拿到手册后会交由其他人挂在网上售卖”

一名领到手册的市民这样告诉记者

微信图片_20240201132512.jpg


新商机催生敲章产业链

“打桩机”都是一些老面孔

章友小杨此前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就目睹两名“打桩机”

携带大量纸张前来盖章

被问及为什么要盖如此多的数量

对方自称是为亲戚所盖

类似情况在盖章圈内屡见不鲜

另一名章友也表示:

“世博会博物馆那几个老面孔了

经常带着一旅行车的纸没完没了地盖”

同为盖章爱好者的小戚告诉记者

她去上海书展的时候

看到“有人咔咔盖几百枚章,跟批发似的”

还有中信出版社的一枚

梁晓声先生的签名章丢了

“他们印章就摆在外面的台子上

第一天还在,第二天就不见了”

微信图片_20240201132515.jpg

中信被偷走的印章


与此同时,二手交易平台上

“代盖印章”服务商品也越来越多

涵盖全国如上海、北京、重庆等多地

价格从数元至数百元不等

既有单个印章销售

也有全套印章合集和博物馆护照本出售

微信图片_20240201132518.jpg


文化印记变味

“打桩机”引发各方讨论

“打桩机”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广泛争议

有人认为它剥夺了个人参与的乐趣

要联合起来抵制“打桩机”

还有章友认为“打桩机”的出现

让盖章变了味

“我认为印章是游览某地后的一种纪念

买来的真的意义不大”

魔都流行起盖章之后

小海也加入其中

近日他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盖章的时候

还亲眼见到了“打桩机”:

“就是那些缺少公德心的人

一次要加盖多套的职业盖章人

本来就是公益、好玩的东西

没想到变得这么势利”

微信图片_20240201132521.jpg

然而,另一些人则持有不同看法

他们认为对于某些特殊群体

代盖服务具有实际意义

小戚表示

对于“打桩机”不能一概而论

某次盖章时

她遇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

年纪大了出不了远门

会请在上海以外的地方的人

帮她代盖印章然后再寄给她

“她当时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就是如果没有这些代盖的人

她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这些章”

从那以后

小戚对代盖的看法就有了改观

“意义这个东西,是因人而异的

我觉得没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那位老奶奶来说就很有意义

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

就她自己而言

她还是更愿意亲自去盖章

因为“盖那些美丽的章子并不是我的目的

我更享受探索知识的乐趣”

微信图片_20240201132524.jpg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陆晓文指出,在众多博物馆实施预约制且热门展览备受追捧的背景下,作为“到此一游”记录独特标志的博物馆印章,自然而然就受到了年轻群体的欢迎。至于“打桩机”的出现,陆晓文表示,过度依赖外在标签展示个体经历的价值显得有些功利,“真正体现去过博物馆价值的,应当是所积累的知识和回忆,优质的博物馆体验值得人们反复造访,而从中收获的情感和认知或许才是衡量真正‘到此一游’的最佳标准。”


微信图片_20240131115613.png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团市委联合文汇报共同推出《青年说发展·科创篇》系列视频,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数字经济、基础研究等领域的5位青年,聆听他们投身科研攻关、与上海双向奔赴的故事。


《青年说发展·科创篇》之刘真

常人想不到,我偏做!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

登上生命科学领域顶尖期刊《细胞》封面

其背后是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团市委兼职副书记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灵长类生殖工程研究组组长刘真

他的目标不只是一步领先

而是要步步领先

微信图片_20240201135340.png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

责任编辑:思瑞

校审:林桂人

终审: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