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些 有趣的美食、服饰和文化 太有趣了!”
尝过了辣条,了解了茶文化 来自旧金山瑞奥登中学的凯文 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随后又饶有兴致地 看着南非的小伙伴们 热情展示祖鲁族的传统服饰 “Ibheshu” …… 他和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交流团的团员们 在“小小世界博览会”上玩得不亦乐乎 
7月12日,来自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交流团、上海“友谊使者”储备营的中外青少年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闵行紫竹分校的体育馆里齐聚一堂,通过“小小世界博览会”国家主题秀集市领略了各国的特色文化。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交流团迎来此次中国行的最后一站,中外青少年在结营仪式上通过交流演出,延续友谊未来。
01 看不完的新鲜 中国的书法和春联 法国的传统甜点Canelés 突尼斯传统的小红帽Chachia …… 在“小小世界博览会”上,来自智利、法国、德国、匈牙利、印度尼西亚、意大利、马来西亚、尼泊尔、新西兰、圣马力诺、塞尔维亚、南非、突尼斯、阿联酋、美国、中国等16个国家的青少年带来各自国家的特色礼物,在不同国家展台进行交流并互换礼物,了解各国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人情。 
作为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的中国营员,浦东外国语学校的高一学生袁宝欣和另外三位组员一起打造了传统文化展台,他们准备的宝物如熊猫团扇、中国结、发簪、折扇、小青柑茶、传统人物冰箱贴等很快受到了大家的关注。让组员们感到兴奋的是,他们的手绘海报和展品引起了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尤其是茶和扇子。 
斯特拉孔中学的老师凯瑟琳·伊斯特曼 一眼便相中了熊猫团扇 “熊猫是中国的一大象征,团扇通过艺术和设计,让这种呈现方式显得既传统又可爱,一切看起来都很棒。我真的很喜欢这一点。” 她热情邀请袁宝欣 前往美国的展台挑选礼物 袁宝欣选择了印有星条旗的小鸭子 作为中美友谊的纪念 
“我们来到中国时 遇到的每一个人 都对我们如此慷慨” 友善和有趣 吸引她多次来到中国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我很喜欢中国,已经来过中国五次,可能再来十次、二十次也看不完所有的东西。中国人非常热情,即便是同一个城市每次都能让我们发现新的东西。所以,我每次都很兴奋,并欣然前往,我觉得这里很美,总能见识新的事物。”
来自向明中学的初二学生李孟儒 身穿汉服在集市的表演区域 为大家展示太极剑 许多外国青少年驻足围观 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除了展示传统文化 来自上海“友谊使者”储备营的她 此行还有另外一个任务 就是作为接待家庭 邀请来自马来西亚的谢宝慧到家中做客 “我计划带她去逛逛田子坊,一起打麻将,我的爷爷烧得一手好菜,我们还会在家烧一顿本帮菜,让她尝尝白斩鸡、红烧肉等上海美食。” 李孟儒希望通过中国的美食和文化
与外国朋友进行友好交流 成为好朋友 未来有机会也希望到对方的国家做交流
据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徐速介绍 有70多个家庭接待此次 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的孩子们 邀请他们到上海同龄人的家里住两晚 感受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让这些外国孩子认识上海、认识中国 “互动友谊营已经办到了第18届,我们可以将目光放得更远,伴随这些孩子的成长,希望他们在中学时结下的这段跨国友谊,能够在未来帮助两国人民打下友好的基础。通过这20年的时间,我们的活动覆盖的国家越来越多,邀请的外国青少年朋友的人数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徐速表示,在这次活动期间,恰逢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交流团到访上海,希望通过小小世界博览会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这里相会。同时,借由展示各国的美食、特产、文化,以及文艺演出等这些世界性的语言,让大家开展无障碍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文化交融。
02 对中国的认识超乎想象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 在访问北京、河北、福建、浙江后 美国7个州14所学校近190名师生 组成的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交流团 来到上海开展了为期3天的互动交流 这些学生中,有不少来自接待过习近平主席访问或收到过习近平主席复信、回赠贺卡的华盛顿州林肯中学、艾奥瓦州马斯卡廷高中及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等。7月1日,习近平主席寄语美国交流团师生,希望通过此次访问,感知中国、体会中国、了解中国,与中国的青少年交流互动,成为好伙伴、好朋友,在两国人民之间架起更多相知相亲的桥梁,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作出贡献。 
在中美青少年友好交流会上 两国青少年真情流露 分享此次旅程中的喜悦和感动 并为彼此的未来送上美好祝愿 林肯中学 艾比·格迪斯
“这真可谓是一生一次的旅行,我会永远铭记,我所结交的朋友、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经验都是无可替代的。我喜欢揭开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东西的层层面纱,比如红色在中国特有的含义、雄伟的雕像和独特的建筑,以此来发现中国文化中真正的美。希望这次访问是中美两国友谊的开始,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都能经历这两周所经历的一切。相信通过更多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两国的友谊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北奈尔斯高中 宋开萝 “这次旅行的亲身经历远远超出我能想象的一切。通过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改变了我的视角,让我能够从更多角度去看待友谊的概念。我们每个人都因为这次的经历走得更近,在旅途中也建立了新的纽带与联系。我无法说我来到这里以后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我在这里的经历改变了我作为一个美国公民的观点。“ 
通过交流活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 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潘星辰 和交流团的美国高中生露西和艾芙琳 成为了好朋友 她们一起吃了辣味的兰州拉面 作为同龄人还交流了 彼此在生活中的困惑和期待 共度了美好的时光 “我们珍惜彼此的相遇,我们也希望这份友谊可以地久天长,为我们中美之间的友好交流添砖加瓦。”
潘星辰也期待未来能再相见 届时或许是在对方的校园里 又或许可能会成为 未来的商业伙伴或者工作同事 “我相信学生们对中国的认识已经超过了最初的想象。”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会长庄汉杰表示,自己有幸见证了一群充满活力的美国中学生在中国12天的交流之旅。在这次交流中,美国学生参观了众多历史遗址,深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中国学生共同参与研讨会,就环保、人工智能、大健康和扶贫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作为地球未来的主人公,我希望这次讨论,特别是有关环保的话题,能够让你们意识到,我们并非仅仅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个体,而是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的居民。我们中美两国青少年的命运是紧连在一起的,让我们携手合作,以团结和友爱的精神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他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为和平与进步铺就道路。 
在交流会上,中美青少年还纷纷登台献艺,通过无人机表演、阿卡贝拉、古典舞、武术等,为在场的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出。活动的最后,中美青少年合唱《茉莉花》《you raise me up》《在希望的田野上》,献上代表两国友谊的动人歌声,通过无国界的音乐语言,让彼此感受到,两国青少年之间没有界限,只有共鸣。同时,也为此次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交流团的交流访问画上了圆满句点。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图片: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施剑平 责任编辑:思瑞、宝丁 校审:神小丢、林桂人 终审: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