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看完这篇,再也不怕去医院打针了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4-03-09 点击量:


一想到去医院打针

你是不是已经开始手臂疼了?

如果扎针也能像“蚊子叮人”

病人几乎感受不到疼痛

那该多好?

就在上海市胸科医院

有这样一位90后检验师

“小李飞针”而出名

不是武侠片

而是真实出现在抽血窗口的场景


仅需0.5秒,犹如“蚊子叮人”

“飞针手法”往往指

病人还没反应过来

针就已经扎进血管

“飞针侠”扎针时

如同射镖一样

进针极快,准确并轻巧

让病人感受到的疼痛较轻

在上海市胸科医院

很多病人都知道

抽血窗口的90后检验师李富升

是一位“飞针侠”

采访当天上午

李富升为近100位病人抽血

在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的

近距离拍摄下

只见李富升手指轻轻一甩

针头便“飞”了出去

准确扎进血管

扎针动作基本在0.5秒内完成

整个过程轻巧而迅速

有点像网友们说的“蚊子叮人”

微信图片_20240312145845.jpg

李富升解释道

针头“飞”进病人血管的速度越快

病人体感越不痛

扎完后也不会起淤青血块

一针进血管可以最大程度

避免溶血感染

确保血液样本检测的精确度

“病人抽血时痛感少了

他们对看病的恐惧

或抵触情绪就会减少

这对后续检验以及治疗都有帮助


沉下心、用心做一件事

传统观念中

抽血这些医学项目

总是与温柔、细致关联在一起

而男孩也似乎总和

“大大咧咧、毛手毛脚”分不开

李富升说

抽血窗口的男检验师

比例相对较低

多年前自己也遇到过

带着怀疑目光的患者和家属

但是,他却用实际行动证明

男检验师一样可以

将抽血这项工作做到极致

“沉下心、用心做一件事

自然就能做好了

扎得多了

用心多揣摩,也就有了心得

微信图片_20240312145851.jpg

真正上岗前

李富升经常见缝插针

在橡皮管上练习

因为橡皮管的触感和弹性

跟人体血管最相似

下班后,李富升也常和同事

聚在一起交流经验探讨技术

大家一起切磋

再加上看书学习

慢慢摸索出了飞针采血这一招

渐渐地,“小李飞针”

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所知道

有病人甚至“慕名前来”

采血也有“回头客”

无疑是对检验师的认可


没有玻璃窗的窗口,一直在送温暖

“医生,我的血管不好找

能不能一针搞定!

“医生,能不能轻点,我怕针”

……

来胸科医院验血的

多为心脏病、肿瘤复查患者

其中有些病人

经过长期化疗后四肢水肿

血管几乎被组织液覆盖住

而且比一般人更硬和脆

胸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佳谊表示

“扎针抽血,是检验科医护人员

必备的基础技能

但这恰恰最能体现

医务工作者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小李飞针”之所以

在病人中口口相传

就是解决了不少病人的“心病”

——害怕扎针害怕抽血

小小的抽血环节看似不起眼

却是舒缓病人病痛的一扇窗口

微信图片_20240312145856.jpg

王佳谊告诉记者

胸科医院门诊共设立四个抽血位置

每天抽血超过600人次

每月10000人

一年要扎十几万次

但是和传统的抽血窗口不一样

这里并没有设置玻璃

“我们的检验师可以

更近距离和病人接触

真正走近他们的心

除了抽血工作外

李富升还有很多其他任务

但是他还是深深热爱着

没有“窗”的抽血窗口

因为与病人近距离接触

他觉得“可以传递温暖,特别有意义”

李富升说,“小李飞针”代表的

不仅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团队

检验科窗口团队

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

练就了各有特点的“飞针”技能

微信图片_20240312145859.jpg

越是细小的细节

越是需要医护人员用真心守护

“小李飞针”点赞

为他们温暖的心点赞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施培琦/图

责任编辑:赫兹

校审:神小丢

终审: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