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各类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12月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民政部、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以及疾控专家、部分医疗机构负责人,就冬季呼吸道疾病从诊疗、防控等方面解答疑问、回应关切。 “我们提升预检分诊能力、发挥‘三诊合一’作用、集中全院优质医疗资源优先倾向危重症患者等措施分诊分流。”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生态城医院院长高翔在发布会上介绍,该院对急诊、发热门诊、呼吸门诊科室进行资源统筹,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动态调整,及时分诊分流,保证诊疗秩序稳定,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连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持续加强监测研判,调度各地医疗资源供给和诊疗工作,指导各地对医疗机构内和机构间的医疗资源统筹调配。 “要充分发挥医联体、医共体、医疗集团和互联网医疗作用,建立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上下协作、专家下沉和患者转诊机制,分层分级分流,方便患者合理选择就医。”米锋说。 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院长李鸿泓介绍,该院从加大中西医药品储备、增设煎药机、根据患者数量延长医师服务时间、对全院医师进行呼吸道疾病诊治培训等方面打好“组合拳”。 “我院中医儿科仅有两名中医医师,在日门诊量超过80人次后,学龄儿童由中医内科和中医专家门诊进行分担。从目前诊疗数据观测,分流量已超20%,有效减轻中医儿科诊疗压力。”李鸿泓说。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发病、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呼吁,积极、主动、尽早地接种疫苗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身边的人。 据了解,从今年7月开始,各地接种单位已陆续启动流感疫苗接种服务,早于流感流行季。今年流感疫苗生产供应量比去年有了明显增加,现阶段可以满足群众接种需求。 如果已经出现流感样的症状,在没有确诊自行痊愈的情况下,是否应继续接种流感疫苗?对此,夏刚表示建议继续接种流感疫苗。因为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多种病原感染可能都会出现发热、头痛等流感样的症状。同时,流感病毒有多个型别和亚型可以引起流行。流感疫苗覆盖了多种不同型别和亚型的多价疫苗。此外,在同一个流行季,通常是由不同的型别和亚型共同流行的。 国家疾控局将继续指导各地做好流感等疫苗接种需求评估,优化疫苗的合理分配,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疫苗供需衔接,确保流感疫苗供应不断链;通过做好预约登记、开展分时接种、延长接种周期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民、优质的流感疫苗接种服务。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提示,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加强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加强健康监测,建议学生、教职员工不带病上岗上课;做好交通工具内部的清洁消毒,定期通风换气;建议佩戴口罩,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针对婴幼儿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彭质斌强调要尽早开展疫苗接种,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相对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建议佩戴好口罩。此外,要加强日常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尽早就医。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民政部积极做好防控机制的平急转换准备,保持养老机构就医绿色通道畅通;开展养老护理员、医护人员相关专业培训;指导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机构做好分区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养老机构内部防控,工作人员不带病上岗,入住老年人每天开展健康监测,发现感染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及时送医就诊。冬季流感高发 医学专家教你如何应对
进入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流感和普通感冒区别在哪里?如何科学应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专家为您支招。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瑜说,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流行季。流感是流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传染病。普通感冒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起病急骤,发热多为高热,伴有寒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也远高于普通感冒。 专家表示,儿童感染流感后,有时以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常见于乙型流感。新生儿流感多表现为嗜睡、拒奶等。误区三:流感病毒检测阳性才能开始抗病毒治疗。
专家说,流感流行季,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表现后应尽早开始治疗,不必等待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诊结果。一是因为病毒检测需一定时间,且具有一定假阴性率,结果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流感可能。二是早期开始抗流感病毒治疗,可显著干预重症流感患儿症状。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熊鹏说,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显著降低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流感病毒极易变异,每年的流感疫苗成分也会更新。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可维持6-8个月,通常在接种2-4周后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专家表示,宝宝满6月龄后,才可接种流感疫苗,现有流感疫苗不可直接给6月龄以下儿童接种。这部分人群可通过母亲孕期接种和对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接种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建议痊愈或病情稳定控制后接种。 专家说,如使用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甲流、乙流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内应用,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率。需要注意的是,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2周内尚未获得最佳免疫力患者的紧急预防措施。 专家建议,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很重要。应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要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充足休息。流感流行季应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当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应尽量避免相互密切接触。学校、托幼机构等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儿应居家休息。家长带患儿就诊时,应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