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网友“薄荷榴莲” 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一组 在巴朗山熊猫王国之巅 拍摄的打卡照片 照片中 女子手持采摘的疑似绿绒蒿 引发众多网友举报
25日中午 “薄荷榴莲”删除了所发视频 其短视频账号也已被屏蔽 
女子手持绿绒蒿打卡拍照
据了解,绿绒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植物志的记录中,它主产于我国四川西北部、西藏东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西南部,多见于海拔2800米至4300米的山坡草地。1999年,红花绿绒蒿就被列入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保护级别为二级。2021年9月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红花绿绒蒿与久治绿绒蒿、毛瓣绿绒蒿一起被收录其中,保护级别均为二级。 
绿绒蒿
网友举报: “这样的暴力采摘让人心痛” 女子采花的行为引发网友不满。微博网友“丘寒”就通过微博曝光,“希望大家引以为鉴,文明出行,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也有人向短视频平台举报,还有网友向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部门和警方举报。 
女子手持绿绒蒿打卡拍照
据网友“丘寒”介绍,虽然目前只有红花绿绒蒿、久治绿绒蒿和毛瓣绿绒蒿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但图中这个全缘叶绿绒蒿只能生长在高海拔条件很艰苦的地方,数量并不多,也经不住这样的糟蹋。 记者就此采访了成都知名植物科普作家孙海老师,孙海老师也关注到了该视频,他介绍视频中的绿绒蒿为“全缘叶绿绒蒿”,并非部分网友所说的二级保护植物。 孙海介绍,人们应该对自然起码怀有一种敬畏心,“任意采摘,随意丢弃,只是一瞬间的美好,实际上把一个花期给破坏了,这些都是会影响自然系统野生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的。” 就该名女子的行为,他觉得应该谴责,“但网友不能都去揪到一个人,去网暴”。
卧龙自然保护区: 巴朗山属未经批准禁止开展户外活动区域 记者根据公开举报电话联系上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巴朗山属于禁止开展户外活动区域。目前,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经接到网友举报,下一步将进行调查处理。保护区工作人员表示,发现违规开展户外活动的情况,保护区一般是制止、劝阻并批评教育,造成后果的,保护区会进行处罚。目前,保护区已有多起类似处罚违规穿越事件。 对于此事,卧龙自然保护区回复称,保护区对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核实了一下,照片中植物不属于二级保护植物。但针对乱采乱摘这个事情,保护区一方面会加强日常巡护管理和宣传,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另一方面,近期在拟定开展毁林毁草专项行动、禁挖药材专项行动等。 4月27日,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联合发布通告,称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开展户外活动需办理手续,违规进入将被追责。 通告称,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户外活动,必须提前向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审批同意取得户外活动许可证书后,到户外活动线路的属地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按照卧龙自然保护区设定的户外活动线路开展户外活动。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观光游览、登山探险、户外徒步等活动,对擅自进入或招揽、组织他人进入卧龙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核心区的,将依法依规予以处罚,行为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野外,我们该怎样与植物邂逅?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前几日,某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一组在巴朗山熊猫王国之巅拍摄的打卡照片。照片中,女子手持采摘的疑似绿绒蒿,引发众多网友举报。在植物爱好者的眼里,珍贵的绿绒蒿是高山花卉的代表。这名游客采摘“打卡”只是一瞬间的美好,实际却破坏了绿绒蒿花期,影响了脆弱的自然系统。毕竟生物的进化与自然的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是一两年,而是上千年。 在野外,我们该怎样与植物邂逅?知名科普博主“无穷小亮”有一个“教科书”般的示范。去年,小亮去昆明拍采风片。在山谷中他发现了绿绒蒿,于是侧伏在山壁旁,对着镜头解说:“当你爬爬爬,爬到这么一个类似生命禁区的地方,突然看到它,‘哎呦,这么大一棵’。它就这么非常肆意地开放着,它也不管有没有人来观赏它,就是这样毫无保留地,开给整个山谷看。很多植物爱好者,如果亲身到了这儿,都会不由自主地流泪。”说完他又开始贫:“……甚至给它跪下来磕个头。” 而当小亮找到塔黄的时候,它已经到了生命中最闪耀的时刻,也到达了生命的尽头。小亮算了算:“我今年34岁,出生于1988年北京市东城区,旁边这株塔黄,也是1988年在香格里拉的流石滩开始发芽的。我之后还有漫长的人生,可是这棵塔黄,开过花就要死了,这是生命的初见,可也是最后一面。” 遇见它,感悟它,让更多的人知道它,而不是据为己有,或让它成为某种摆拍的道具。或许我们没有小亮的知识储备,也没有那么细腻的情感体验和语言功底。但那些在绝境之中绽放的生命和美,给人类的震撼总是相似的。在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高原上,任何动植物的生命都值得敬畏和呵护。 大自然很神奇。而它的神奇之处,莫过于创造了一个各种生物和谐共处的五彩世界。其实不只是珍稀动植物,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公园的花朵不能摘,路边的小草不能踩。只有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涌现更多更好的“金山银山”。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先前《极限挑战》“明星摘雪莲”被批评,还是博主直播“雪莲花泡方便面”被封号,越来越多人开始行使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公众参与程度越高,环境保护就越有力。 也有网友表示,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哪些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我们也期待未来能得到更全面更细致的科普。如今不少科研工作者和植物爱好者投身科普行业,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志愿者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在滩涂海边捡垃圾,在河边步道拾烟蒂,小小的“水滴”也能汇聚成江海。 遇到珍稀植物,一个真正的植物爱好者会有什么样的心态?我至今还记得小亮对高山植物“水母雪兔子”的一句感慨:“以前它随处都有,现在已经变成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了,希望早日退回路边儿吧。” 
· Z世代在上海 ·
05后音乐创作人: 收集魔都声音 传唱上海城市活力 海纳百川的上海已成为Z世代的“心向之城”,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青年来到这里求学、成家、立业。“Z世代在上海”聚焦新时代年轻人的群像,展现积极向上、创新包容、多元共生的Z世代能量,提炼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活力基因。 
侯添乐有很多标签: 05后音乐创作人 上海方言传唱人 魔都声音收藏者 公益宣传志愿者 …… 这些标签的背后 都离不开“音乐”二字 这二字便是 这位年轻人所认定的热爱 
侯添乐喜欢沉浸在声音的世界 他戏称自己属于“听觉享受型人群” 他创作的《拾音少年》 正是基于城市里的声音 他说 “这个声音是非常独特的 也仅存在上海这座城市中” 用上海话传唱传统文化 是侯添乐的另一大长处与兴趣所在 这位上海少年 对家乡的拳拳热爱之心 融化在他的音乐创作之中 又唱响在更广阔的天和地 
点击本期视频 和侯添乐一起 收集魔都声音 传唱上海城市活力 
来源:红星新闻、央广网、封面新闻等 部分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责任编辑:霸天萌 校审:神小丢 终审:文心一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