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学文博楼里 一名25岁的保安小哥 在闭馆前巡检时 发现了最后一位观展者 主动上前讲解了几件“镇馆之宝” 他的热情和专业 让观众备受感动 并主动拨打了12345市民热线 表达对这位保安小哥的表扬和感谢 经过一番排摸 这名当值保安被“锁定”了
他叫李冬,一个普通的名字背后,却承载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因为一场大病,导致他的语言表达不太利索,但说起校史,他却能立即变得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第一次主动讲解便温柔了世界 李冬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文博楼二楼校史博物工作,他的工作任务包括巡逻楼道、大厅、校史馆展厅等,虽然看似平凡,但他却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3月15日下午临闭馆前,李冬在馆内巡检,看见一位观众还在转悠,便主动上前推荐了几件“镇馆之宝”,这位观众是一名文博爱好者,她在自己名为“八月曦”的小红书账号上记录了这件温暖的小事—— 
“他讲得一点不比专业讲解差,而且我看东西的时候,他会背过去偷看,生怕讲错让我误解甚至对交大影响不好。保安小哥说他来了2年左右,听讲解多了自己也学了点。他对工作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骄傲,对学校也是。临走他以为我是游客,还说:祝我旅途愉快。” “八月曦”回去之后,越想越觉得不能辜负这场“意外的温暖”,于是拨打了12345市民热线表扬,并在几天后收到了回复。 “我接到了交大文博楼前台的感谢,隔着听筒、隔着远远的距离,你听不见,但看见她在笑”,一个阴雨天里意外的温暖,在此刻完成了闭环。 当记者寻着网络线索找到这名网友眼里“温柔的人”时,李冬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平时他说得最多的话是提醒大家不要带有色饮料进入展馆,提醒小朋友不要喧哗等。那是他第一次主动给观众推荐展品,他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讲述好。 背对过去,迅速查阅资料,是为了确保正确输出知识点。之前,这些知识记忆都是因为巡检、维持秩序时有心听着专业讲解员讲述而刻入脑海的。 
当天,他看到快要闭馆了,担心观众走马观花错过了重点展陈,便主动上前做起了推荐,“单纯只是觉得观众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快要闭馆了,希望她不虚此行。”对于校史馆的故事,能被大家喜欢和知晓,李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喜欢交大的氛围 为学校感到骄傲 李冬来自陕西西安周至县司竹乡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小学四年级起,父母便外出打工,留下他在外婆家长大。这样的成长环境,培养了他独立坚韧的性格,也让他早早地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 在家乡读书的日子里,尽管条件有限,但他始终勤恳踏实。几年前,李冬被查出了患生殖细胞瘤,经过放疗和化疗后,脑部肿瘤压迫导致他手脚稍有不灵便,语言表达也不如从前那么利索。 李冬曾做过小区保安,每天辛勤工作,为生活奔波。2020年10月,他来到了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文博楼做保安,开启了他人生中的新篇章。 
只有中学学历的李冬,没想到大学是这么美好的地方。“师生们都很友善,我也想好好工作回报他们,感谢他们对我的包容。” 带着质朴的心,李冬脚踏实地地工作。校园里,他最为熟悉的校史馆内,有着无穷的宝藏,慢慢让他浸润其中,感受着交大的人文底蕴和科技力量。 “那天,我讲了著名的钱学森水力学考卷、挖泥船、建筑沙盘的故事,都是我发自肺腑想要让观众知晓的。” 问李冬最喜欢的一件展品是什么,他一改接受采访时的羞赧,眼里闪起了光亮和自豪,即刻变得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起来:“是交大自主研制的国内第一艘自航搅吸式挖泥船‘天鲸号’的模型。2019年,‘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是交大自主研制的国内第一艘自航搅吸式挖泥船……” 李冬眼里,这是学校的实力,科技的力量,够长脸!而在旁人看来,若不是有心与热爱,这么长的一段文字,他何以能声情并茂地脱口而出?
希望挑战校史馆全本讲解词 李冬很珍惜这个工作岗位,对工作感到发自内心的喜爱和骄傲。保安岗位的流动性很大,李冬在此已经干了3年多。在上海交大,李冬觉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在岗位上报到后,李冬就拿到了一本和初入交大的大一学生一模一样的一本册子《初识交大》,这是“读懂交大”的入门读物,也能在文字中回望历史、重温信仰。这本书给李冬的心里留下了很不一样的文化味。之后,他做着巡逻、安保等日常工作,也与这里的师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交大的教师们,无论是课堂上的严谨治学,还是课下的和蔼可亲,都让他印象深刻,也点燃了李冬对知识的渴望,使他更明白教育的意义。 “我特别崇拜这里的讲解员,能带团讲出近1个小时的专业讲解,每一次结束都有由衷的掌声响起。我的水平很有限,只是有时跟着观展队伍的队末,对几件重点展品有了一些深刻记忆,希望未来,我也有机会挑战全本讲解词,在别人问询展馆相关内容时,我能做个‘问不倒’,就是实在不知道自己的脑容量够不够。”说话间,李冬狠狠挠了挠自己的脑袋。 在其他同事们眼中,李冬始终是个热心肠。因为保安岗位时时不能断人,李冬便主动揽下了每天帮助同事们打饭的任务。 李冬说,交大的同学们的青春活力和激情,深深地感染着自己,也让他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己的岗位虽然平凡,却是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秩序的重要一环。他希望自己能一直干下去,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土地。
· 青年时评 · 
遇见一个美好的人,就表扬他/她吧!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如果用“现实”组个词组,很多人大概第一反应就是:残酷的现实、冰冷的现实。但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名叫李冬的保安小哥,却让大家多了一个本该有的选择,那就是:温暖的现实。 事情的起因是一名文博爱好者,前不久在参观交大的校史馆时,因为快要到闭馆时间,讲解员不在,结果这位正在馆内巡检的保安小哥,主动上阵为她讲解。热情、专业,还认真地在手机上“打小抄”,偷偷核对自己的讲解。 这极其温暖的一幕,又引发了后面一连串的温暖场景:这位参观者打了被公众视为“投诉热线”的12345热线,要表扬这位保安小哥,甚至都让习惯了接投诉电话的接线员愣住了;随后她生怕这份表扬到不了属于外包公司的小哥身上,又多番联系学校相关部门,跟进此事。而当事各方,从12345热线到学校到安保公司,也形成了一条温暖的链路,让这份感动完整传递到了李冬的身上。 我们的记者求证后独家报道了此事,已经引发了更大的社会关注。这位曾经患有脑部肿瘤的小哥的故事,有着太多的强烈反差:保安小哥凭借热爱,成了专业讲解员的嘴替;善良观众心中的热忱,让投诉热线成了表扬热线……凡此种种,都没辜负上海的这阳春三月,也让常常感叹人情淡漠的我们,心中温暖无比。 高校能够以文化人,社会同样有这样的能力。心中有爱的人,请不要吝啬于表扬身边的凡人善举,人生纵有万难,善意能融化冰山。遇见一个美好的人,就表扬他/她吧!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 部分来源: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见习编辑:宝丁 校审:神小丢 终审: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