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历时半年多,上海这家老字号商场回归!新名字惹争议,网友吵翻→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4-10-30 点击量:


微信图片_20241031141312.jpg

历时半年多闭店改造

淮海路上的上海妇女用品商店

近日携手“LADY淮海”女性社群品牌

正式焕新亮相


10月27日

诠释着当代女性新生活方式的

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正式开业

同时携手“LADY淮海”女性社群品牌

正式焕新开幕

微信图片_20241031141319.jpg

微信图片_20241031141322.jpg

漂亮时尚的小姐姐

与钟爱老字号的时髦阿姨

纷纷挤进店内开启“买买买”模式

空前奇特的场景

竟然是跨年龄层的女性消费者

一同开启追“妇”模式

微信图片_20241031141325.jpg

可是就在前不久试运营开启时

坊间传闻“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改名字了”

一时间热议不断

正方反方观点迟迟分不出高下

有人纠结于新名称

“LADY淮海”不上不下

这个上海曾经地标的

记忆点和情怀没了

微信图片_20241031141329.jpg

可是也有人

早早地来到

焕新后的品牌首店

排队购物

为它的潮流靓色

拍手称快

微信图片_20241031141334.jpg

其实,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名字并没有改

醒目店招仍高悬于培文公寓的顶楼

而新亮相的“LADY淮海”作为女性社群品牌

代表着老字号创新探索的未来战略

微信图片_20241031141339.jpg

回归后的它不再是传统百货

为了吸引年轻人来打卡

这里入驻了很多潮流时尚新品牌

从几十元的可可或咖啡饮品

100多元的香氛

到几百上千元的服饰和家居用品

涵盖较广,选择较多

微信图片_20241031141343.jpg

或许,对于老一代的顾客来说,更希望延续情怀,保留记忆中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应有的样子。可是,记者发现,对于当下的许多年轻消费者来说,这家商场改不改名,并不存在昔日的“偶像包袱”,好逛才是硬道理。

一位00后的女孩告诉记者,店名是否叫作“妇女用品商店”,对她来说没有什么所谓。只要商品有足够的吸引力,她就会来。西班牙国宝级时尚品牌Desigual首家全球概念旗舰店的衣服和包包就特别吸引她,因为开业各种折扣,价格才几百块,款式又很时髦个性,就很对她的胃口。

微信图片_20241031141347.jpg

原来

这次针对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的调改

下的是淮海路商业年轻力转型的一整盘棋

是契合商圈新调性的全盘考量

百联股份总经理曹海伦告诉记者,秉承1956年创立以来为时代女性服务的初心,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正在突破场域的限制,突破门店的隔阂,衍生出LADY淮海女性社群,衍变为国内首个聚焦女性社群视角的新型线下空间。

与此同时,在淮海中路上,继定位年轻力中心的“百联TX淮海”、定位新意思中心的“淮海755”之后,“LADY 淮海”提出了“打破边界,与你同行”,以梧桐树的四种颜色为灵感,去连接线上线下活动与社群,同时联动不同门店的女性圈层,成为温暖的传感器、创意的触发器。

微信图片_20241031141350.jpg


专家

宽容“试错”空间,审时度势走出创新一步

老字号创新研究学者、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授倪海郡认为,从学术圈的研究来看,老字号的发展使命与挑战并存,跨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审时度势,把握创新的速度与节奏。品牌名包括logo是企业的核心资产,轻易是不会动的。特别是老字号品牌,它是经历若干年的积淀,依靠消费者的口碑才形成的核心价值。对于上海老字号来说,业内有一个普遍共识,叫作抽屉品牌,这些品牌就是放进“保险箱”的无形资产,积淀了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寄托,轻易是不能动的。

微信图片_20241031141354.jpg

老字号创新确实难度极高,更要兼顾平衡。既要保留老的,考虑到老用户的情感依托,同时也不能停滞不前,必须加大创新的脚步,这中间就会有一个“试错”的成本。“就我的观点而言,公众也需要多多包容,给予老字号更多空间,发现和发展它的创新余地,想明白如何与当代的消费者保持积极的互动和联结。”

微信图片_20241031141357.jpg

对于老字号而言,身上背负的责任很大,特别是一个百货类业态的老字号,“妇女”这个名字可能以前限定了她的销售品类和消费客群,在破局创新的路上,品牌方也在积极探讨路径,经营业态在变,内容也在变。例如,创新一些副牌来进一步拓宽老字号的用户边界,为老字号的活力追加更多的可能性。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也比较支持老字号建立一些子品牌(副牌)策略。很多外国走过百年历史的大品牌也都会沿用类似的副牌思路,沉淀更多消费客群,在经营业态和策略上进一步垂直细分。其实,名字并不能影响它创新的脚步,颠覆传统的一步没有那么好走,如果必须要走,不妨带上使命和责任,继续“轻松”前行,积极拥抱变革。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部分来源:侬好上海、上海市消保委、网友评论等

责任编辑:思瑞 实习生:卷帘

校审:神小丢、林桂人

终审: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