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她那么爱笑,为什么还会得抑郁症?”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3-07-06 点击量:


5日晚

歌手李玟的家人通过社交媒体宣布

李玟于7月2日在家中轻生

送院后一直昏迷

最终于7月5日离世

家人表示

李玟于数年前患上抑郁症

与病魔经过了长时间斗争

可惜近日病情急转直下


微信图片_20230706150851.jpg

李玟离世的消息令不少网友痛心,也有人感到震惊。在大众印象中,李玟总是呈现出阳光、乐观的形象,有网友疑惑:为什么看起来阳光开朗的人,也会得抑郁症?这其实是很多人对抑郁症的误解。


爱笑的人就不会得抑郁症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心理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情绪低落、对平时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或动力、自我评价低、有消极言行等。

大部分的人对抑郁症存在刻板印象,觉得患者都是闷闷不乐、对生活毫无兴趣的人,阳光、爱笑的人不会得抑郁症。实际上,抑郁症有其诊断标准,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不是每个抑郁的人都会展现出悲观的状态,不能简单以人表现出来的个性判断。

部分抑郁症患者患有“微笑抑郁症”。这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指带有抑郁情绪的人把抑郁的一面掩饰起来,戴着微笑的面具,让人以为自己生活愉快,导致抑郁症状很难被发现。这类患者难以及时得到外界帮助,进而更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微信图片_20230706150854.jpg


如何识别抑郁症?

抑郁症产生的最关键原因是动力缺乏和快感缺失,就像列车失去了燃料和动力装置,导致患者无法维系原来的生活状态。严重时,患者生活陷入停滞,不仅维持不了高级的社交工作能力,基础的生理状态如饮食和睡眠也出现问题,甚至产生精神类症状,想要自杀。

抑郁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个体差异很大,但是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心境低落:这是最核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和心态悲观,程度轻重不等。轻度患者会闷闷不乐、缺乏愉快感、兴趣缺失,重度患者会感到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痛不欲生。

·思维障碍:患者常感觉思维变慢、脑子变空,反应慢、记不住事情。思维内容多悲观消极,严重时患者甚至出现妄想等精神类症状,比如因躯体不适而怀疑自己患有重病,也可能会出现关系妄想、贫穷妄想、被害妄想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幻觉,常为听幻觉。

·意志活动减退:表现为没有意愿和动力做事。比如生活懒散,不愿社交,长时间独处,严重时不顾个人卫生,甚至不语、不动、不食。

·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或学习费力,总是回忆过去不开心的事情,或者总是想些悲观的事。

·躯体症状:常见症状包括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疼痛(身体任何部位)、性欲减退、阳痿、闭经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


抑郁症可以治疗吗?

专家指出,作为一种疾病,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通过寻求专业的帮助,大多数患者可以被治愈。

和大部分疾病都一样,抑郁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最好是在刚刚出现抑郁情绪的时候,及时寻求心理干预,从而避免抑郁症。

目前,抑郁症用药的普遍规律是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最后达到目标剂量维持,连续用药治疗时间多要达到两年甚至更长。尽管过程很漫长,但真正达到治愈的患者,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在遇到挫折时,经历过低谷的他们有时会比普通人更坚强。


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

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身边的亲友,因为对病情不了解,从而对抑郁症患者的各类行为产生误解。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时,周围的人往往也会不知所措,生怕一不小心就伤害对方。

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帮助和安慰抑郁症患者,和他们和谐友好地相处?

·多理解:让抑郁症患者获得尊重和正在尝试被理解的感觉很重要。他们的很多痛苦不为人知,也很难一次性表达清楚,因此要不断地尝试多理解他们。

·多倾听:倾听对抑郁症患者最重要。倾听过后,我们最好不加评价、不加分析、不加指责。

·多关心:抑郁症患者通常很脆弱,需要被关心和爱护。

·多配合:有的患者想单独待会儿,我们就要在约定安全后给予一些空间和自由。有的患者容易哭泣和发泄,我们就要给予陪伴,允许他在不伤害自己的限度内发泄。

·不盲目建议、鼓励和督促:抑郁症患者处于疾病的状态下,承受力和对外界的敏感度异于日常状态,各类微小的事情都会带给他们压力和崩溃感。没有专业的患者病情评估和医师指导,不应强行带患者运动、聚会、旅行、读书及尝试各类网上查阅到的治疗方法和调整方式。

·不指责:抑郁症患者最害怕被贴上不努力、不负责、不认真、不坚持等标签。不要说“这算个什么事儿”“人家的处境比你还难,也没有抑郁”。

·不询问原因:不要直接问“为什么你抑郁”“为什么大家都有压力,就你生病”。抑郁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是否要患病。

·不战战兢兢地对待:尽力去做,带着爱去看护抑郁症患者就是最好的应对办法,不用背负太多心理负担,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们。

·找专业医生做依靠: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药物干预、目前最该做的和最不该做的事情等,并给出相关治疗方案。


微信图片_20230628133610.png

· 青年时评 ·

微信图片_20230706150857.jpg

驱散抑郁症黑夜,需要每个人的微光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一代华语歌坛重量级人物CoCo李玟,一直阳光爽朗地笑着、让人“一见你就有好心情”的李玟,昨天以最令歌迷和公众痛惜且错愕的方式离去。带走她的,是那个我们这些年以为已经有所熟悉的“抑郁症”。

一位轻生当天还在给粉丝们发语音信息,说自己会“再努力努力”的人,一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在大众眼中已算很成功的明星,她的人和她的病之间巨大的反差,也让我们又一次在难受之余忍不住要自问一句:我们真的了解抑郁症了吗?那些我们在意的身边人,甚至是我们自己,异乎寻常的、经常性的情绪低沉,我们关注和关怀了吗?

抑郁症不是情绪上一时的忧郁。这些年,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总会有一些悲剧结局,让我们痛心。得益于科普作者们孜孜不倦地普及知识,我们了解到抑郁症基本上是有病理基础,再受到本身心理加外界长期刺激,最终病情发展至严重甚至不可挽回的地步。轻生者中,多达四成患有抑郁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80亿人口中,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患者有3.5亿之多,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现代文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理与心理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事实上,抑郁症也确实离我们不远,对职场人士来说,最常见的就是“工作性抑郁”:工作时像发了疯,暂停下来休息时就各种心慌;身体各种酸痛,突然厌食又突然暴饮暴食;很容易就暴躁发怒,同事朋友一句再正常不过的话,都能让自己觉得受到了巨大的攻击……虽然这大部分时间都是可以调节的,但科学研究表明,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受制于神经生化因素和体内一些神经调节功能的丧失,受制于易感体质,他们调整不过来,病情会渐渐加重。

因为太常见,我们总觉得这只是情绪波动,或者“工作太累”。可当警钟一再响起时,我们是不是要警惕起来?自己出现了多种不对的症状时,先尝试着放慢脚步,让自己放松下来,约上好朋友们来几场聚会,去几次远游;多接接地气,尝试感受生活中简单的纯粹的美好。发现身边在意的人有这样的迹象时,主动伸手拉一把对方,告诉朋友和亲人,自己是他们永远可以信赖的伙伴。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及时求助专家医生。

抑郁症固然没那么容易扭转,在各大社交平台李玟离世的帖子下面,有这样让人心痛的留言:“强大如李玟都没能战胜它,我有什么呢?我又凭什么能比他们更强大?”

是的,我们有什么呢?除了药物,大概我们可以有爱。持续的自我关怀或者关怀他人,有助于营造一个更为宽松友好的小世界——即使大环境让人感觉艰难,如果这样有爱的小世界越来越多,也许可以减缓这令人不安的抑郁症进攻的脚步。让我们记住:“善良和同情的小举动可以在某人的生活中产生重大影响。”

未来,当我们提及抑郁症,如果有更多减轻、控制良好甚至治愈的案例出现时,我们身边的抑郁症群体,大概就能从浓郁的黑暗中,看到越来越亮的光。








来源:人民日报

部分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见习编辑:蒸鱼

校审:神小丢

终审: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