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首页 > 青春上海
知名品牌紧急道歉:全部下架!
来源:青春上海媒体中心 时间:2023-08-08 点击量:


说好100%的羊肉

消费者买了之后去送检

居然有“猪和鸭”的成分?

8月7日,张亮麻辣烫

就“假羊肉”事件道歉

 

@张亮麻辣烫 表示:近期张亮麻辣烫涉事门店相关问題,给社会和广大消费者造成了巨大影响,我们深表歉意。此次事件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对总部加盟门店的管理和运管提出了警示。作为餐饮特许品牌方,对于监管不严造成某些加盟门店私自采买食材,我们承担主要责任。

事件发生后,总部第一时间核查了相关细节。涉事加盟门店在7月间,以25元/斤的价格分3个批次购买羊肉卷总计20斤,并进行了售卖。经权威部门检验报告,该羊肉卷检测出猪肉成分。

微信图片_20230809111305.jpg

微信图片_20230809111305_1.jpg

微信图片_20230809111305_2.jpg

基于门店是按照真羊肉市场价格购买的送检食材,不存在知假售假的主观故意,同时已主动将全部私自采买食材下架,故对涉事门店给予保留加盟资格,保证金全部扣除的处罚,请其他加盟门店引以为戒。

微信图片_20230809111305_3.jpg


网友评价:

总部监管不力就算了?

对于张亮麻辣烫官微的回复,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样虽然惩罚了涉事店面,但总部甚至还收到了好处。

@未央嘉禾:这么说张亮麻辣烫还赚到了保证金?

@文渊阁微博大秘书 :这个总部还赚了钱?

@悄悄并匆匆来过 :最后加盟店赔了,但是总部却赚了。

@拉不拉拉:总部扣加盟店的钱?这种操作,合着总部连自罚三杯都没有是吧?

也有人认为,顾客专门去检验机构检测,没准碰上了职业打假。

@正能量小太阳:这是让职业打假人盯上了,不过也活该,毕竟自己本身有错。

@做期货的悟空:说实话,这样打假多一点也行,纠一纠市场的乱象。

@如意睿翼:经营者只要做好进货查验,按法规保存好进货查验的文件,能追溯问题食品的源头,基本上都能免除自己的责任,不会轻易给打假人赔偿。


此前报道

被质疑是否纯羊肉

店员承诺如假包换

近日,有视频内容显示

消费者在张亮麻辣烫店

以18元/盒的价格

购买了3盒羊肉(约1斤)

店员表示,该产品是厂家统一配送

111.jpg

当消费者质疑是否为纯羊肉,店员表示,是纯羊肉并承诺如假包换。随后,消费者把羊肉拿去送检,结果却检测出“猪肉和鸭肉”。

8月4日上午,记者就此事向张亮麻辣烫总部进行了咨询。

“经过查证,发现涉事门店存在私自采购的行为,视频中检验的羊肉卷并非是我们总部统配的产品。”

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该门店属于河北的一家加盟店,他们没有按照总部管理要求在指定的供应商处采购,并在门店进行售卖,总部将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微信图片_20230809111306_1.jpg

8月4日上午,张亮麻辣烫通过微博平台出具了一份声明,该声明显示,涉事门店为河北省廊坊三河市门店,事件发生后他们立刻成立了内部调查小组赶往门店进行调查。

同时,张亮麻辣烫也表示,通过这件事,他们深刻意识到对门店管理上存在不足,将启动对全国门店的巡检工作。此外,涉事门店也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了销售方相关票据,等待查验结果。


“挂羊头卖鸭肉”

羊肉造假防不胜防

据了解,早在2019年,张亮麻辣烫就曾被曝“挂羊头卖鸭肉”。当年3月,根据消费者举报,海口琼山区府城食药监所对龙昆南路张亮麻辣烫店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其销售的“羊肉卷”鸭肉含量40%到60%。

不仅张亮麻辣烫,近日,来自德国的留学生海雯娜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她在青岛啤酒节上不愉快的经历,她认为啤酒价格昂贵、口感发酸,并质疑羊肉串有问题,“又贵又假,可能是鸡肉或者鸭肉”,最后在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的主持下,她接受了酒棚商家赔偿给她的1200元(退一赔三),并接受了酒棚展商给她造成不佳消费体验的道歉。

微信图片_20230809111306_2.png

早在2016年,央广网就曾曝光,市面上的羊肉,可能存在“挂羊头卖鸭肉”的可能。并介绍了以下三种商家常用的造假方式:

第一种,可谓是羊肉造假界的“业界良心”,用健康的鸭肉或其他价格较低的肉来冒充或按比例调和。他们用健康的鸭肉和羊的肥肉混在一块儿之后用压榨机将它挤压,挤压之后进行冷冻,冷冻之后再切片,把羊尿直接往上一浇,一股膻味儿就出来了。这种方法制成的“羊肉”也容易被拆穿——用水煮。鸭肉和羊肉的区别是巨大的,为了要有羊肉的味道商家必须将羊的肥肉和鸭肉混在一起,这样才好吃。但是肥肉和瘦肉只是看似连在一起,用水一煮就原形毕露,白的红的马上就分家了。禁不起水煮,但是禁得起火烤。因为烤过之后肉会蜷缩在一块儿,很难辨认出来。这么说来,吃烤肉串的“风险”要比吃涮肉片的“风险”还要大。

第二种:按照一定的比例用狐狸、海狸鼠这类皮毛动物的肉来冒充羊肉。因为皮毛经济动物没有考虑到要吃其肉的问题,所以食用部分还属于检验检疫部门的盲区,因此食用这种肉是有极大风险的。

第三种:良心大大地坏了,是用病死的动物肉来“乔装打扮”成羊肉的。食用这类肉存在着很多风险,寄生虫位列榜首。


食品安全无小事

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不仅要增强

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意识

同时需要管理部门

在打击力度和惩处力度上发力

让不良商家不能也不敢违法

让“问题食品”在市场上寸步难行!








来源:新闻晨报、极目新闻、中国新闻周刊、高度新闻、新京报、新闻坊、央广网、我们视频等

责任编辑:霸天萌

校审:神小丢

终审:文心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