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白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解决青年群体在暑晚托方面需求的建议”代表建议已收悉,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思考与研究,并征求了市教委、总工会、市妇联的会办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缓解上海市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由团市委、市教委共同牵头,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市绿化市容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学联、市慈善基金会等共同举办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自2014年创办以来,爱心暑托班已连续成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在2016-2018年度市政府实事项目满意度测评中,爱心暑托班稳居前三。 经过近些年的积累,这项工作覆盖面逐步拓宽、整合资源日益丰富、惠及家庭逐年增多,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学生家长的热捧,帮助广大双职工家长解决了需求和难题。在暑托班的办班过程中,社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提供了大量管理、服务人员,而且在满足学生、家长需求,结合时下重点、热点,完善课程体系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比如,2019年市级统一配送课程共分为德、智、体、美、劳五大类别,其中德、智、美、劳采取购买服务形式,共有27家社会组织为暑托班提供超过4400课时的课程。2021年市教委也将积极开展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并将其作为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予以重点推进,督促学校按照愿留尽留、免费提供的原则开展课后服务,对于学校教职工服务力量不足或不能满足课后服务需要的,鼓励引入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共同推动小学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此外,为了进一步推动构建本市托育体系,市总工会调查了解职工子女托管需求,积极推动职工需求集中且有条件、有意愿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园区、开发区举办晚托班、寒暑托等各种类型的“职工亲子工作室”,联合财政、人社等五部门发文,明确单位可用职工福利费补贴为职工提供子女托育服务,帮助职工解决“孩子无人带”难题,缓解职工后顾之忧。2017年起,市妇联在前期《公共托育政策瓶颈和对策研究》基础上,会同市教委、市卫计委、市民政局等部门共同牵头实施“新建20个社区幼儿托管点”市政府实事项目,挖掘社区内不少于200平方米的空余场地资源,采用公建民营等形式,为2-3岁幼儿提供全日制、半日制和计时制等就近便利、灵活多样的托管服务,2020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积极参与0-3岁托育、学前儿童及小学生晚托、暑(寒)托等与家庭有关的公共服务,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参与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2019-2021年,市教委、市妇联再次申报“新增50个托育点”市政府实事项目,明确在托幼一体为主模式下,充分整合资源,为本市2-3岁儿童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截至去年底,四年累计新增普惠性托育点154个,托额4722个。随着托育实事项目的探索实践,2018年4月上海市政府颁布《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1+2”文件,推动本市托育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善。 今年暑托班已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为确保暑托班有序推进,团市委将统筹各方资源、吸纳社会力量推进“人-物-课”三方联动: 一是动员社会力量,在“人”上提升效能。办班过程中大部分办班点委托有资质的社会组织运营,或由社会组织教授课程、提供课程支持,更有办班点直接“入驻”社会机构。安全意识放在首位,加强安保,为暑托班购买整体项目保险,严格落实“五项十必查”安全巡查制度。继续吸纳壮大志愿者队伍,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大中学生参与暑托班志愿者活动。此外,还聘请法律顾问、完善制度文本。 二是募集社会资源,在“物”上社会赋能。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严格各办班点疫情防控举措,全力以赴保障小学生健康安全。在上实集团支持下,将为所有办班点配备统一药箱。根据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今年将探索通过“一网通办”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综合平台进行在线报名。逐步试点在办班点配备铺设监控设施,各级责任部门可根据权限在线实时查看各办班点情况,探索实现可视化办班。 三是整合社会服务,在“课”上创新增能。继续丰富课程供给,根据学生、家长需求,结合时下重点、热点,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形式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今年将市级统一配送课程整合为德、智、体、美、劳五大类别,其中德、智、美、劳采取购买服务形式。同时结合团市委“百人讲百年”主题活动,统一开发党史主题课程,邀请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和大中学生志愿者赴全市500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开展党史宣讲。 近年来,爱心暑托班在各类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下,充分激发市场、政府、第三方活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办班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接下来爱心暑托班项目将继续依照市级统筹、区级操作、街镇办班、学校协同、社会支持的合作模式,在顶层设计、疫情防控、奖励机制、人员保障等方面再进行研究和完善,争取吸引更多社会优质力量参与,把爱心暑托班进一步办好。 再次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 2021年5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