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关于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075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意见
来源: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 时间:2022-08-26 点击量:

尊敬的王勇代表

    您提出的于加强上海市青少年听力保护和宣传教育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思考与研究,并征求了市教委、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的会办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听力障碍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阻碍儿童学习语言和正常交流,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身心发展。近年来,团市委、市教委、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营造关心儿童、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社会氛围,围绕建议内容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开展相关调研、培训和听力检查。由市教委牵头,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配合,会同专业研究力量,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听力健康调研分析。调研内容围绕少年儿童听力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用耳情况以及听力损害相关情况来开展。参考调研成果,为科学指导本市少年儿童听力健康保护相关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依托复旦大学、交大医学院等院校成立研训基地,对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和健康教育师资进行系统培训,其中复旦大学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培训、交大医学院开展专题培训、杉达学院开展入职培训,从不同的维度培养师资。此外,委托直属单位开展健康教育示范课评选,提升课题教学水平。市卫生健康委表示,目前,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要求,听力检查已经覆盖0-18岁儿童青少年。其中,0-6岁儿童按照儿童保健规范要求,定期体检,每次体检均包括听力筛查项目。学龄阶段儿童青少年按照《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2021版)》“中小学校每年组织1次在校学生健康体检”的要求每年参加健康体检,“听力”“外耳道与鼓膜”为基本项目。自2019年起,市卫生健康委每年组织在全市范围开展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其中包括监测学生不良用耳行为。

    二是加强听力健康宣传教育,引导树立防护意识。团市委依托上海少先队官方微信公众号“萌动上海”等队属新媒体矩阵,运用儿童化方式传播科普知识,加强对于少年儿童听力健康保护的宣传引导;指导全市中小学利用“每周一课时少先队活动课”和“空中十分钟队会”素材,以中队(班级)为单位开展听力健康保护相关活动,提升校内听力健康教育引导力度;探索在“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名校长公益大讲堂等活动中,增加对于听力健康的讲座内容,在传递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方法的同时,鼓励家长健康育儿,较为全面地帮助家长和少年儿童树立较强的听力健康保护意识。市教委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本市印发的《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根据本市的学制以及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等四个学段,把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水平一(小学1-2年级)、水平二(小学3-4-5年级)、水平三(初中6-9年级)、水平四(高中10-12年级),每个水平有5-7项基本教学内容,四个不同水平内容互相衔接,其中用耳习惯作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向学生传授。

    三是依托“15分钟社区少先队幸福圈”建设,鼓励校外实践生动开展。在团市委、市少工委加强“15分钟社区少先队幸福圈”建设过程中,鼓励少年儿童以社区少先队混龄中、小队为组织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丰富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发挥自主性,增强他们的听力健康保护知识水平,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指导街(镇)社区少工委加强工作统筹,整合社会资源,根据实际提供适合少年儿童的活动场所和服务,帮助社区和居民提升对于少年儿童听力健康保护的认识。

    四是围绕相关选题进行线上宣推和线下科普。团市委利用“青春上海”平台在全国爱耳日进行“健康护耳”主题宣推,以寓教于乐、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损害青少年听力的原理、场所、不当方法等进行解说,阐述用耳过度、用耳不当的危害,介绍音频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阐述定期为耳朵进行体检的重要性,利用新媒体、互联网平台进行加强推广,提高家长和青少年对听力损害的警觉和重视,提高青少年正确用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围绕青少年听力保护的宣教工作向高校系统输送教学资源、开展青少年听力保护的科普宣传。充分发挥卫生系统的资源,围绕青少年如何护耳,做好听力保护开展专业讲座,共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市教委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宣教力度,在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库、健康教育主题宣讲课件、新媒体宣传、健康主题活动中,均有涉及听力保护的内容,如:在新编的《新时代青少年健康教育》中设置“耳的健康与保护”单独章节,编制“保护听力”健康宣教资源包,每年3月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用耳健康的宣教推文,在健康知识网上竞答中安排听力保护的知识题目。市委宣传部表示,围绕儿童听力保护和宣传工作,本市主要媒体、新媒体均给予积极关注。2021年12月18日,微信公众号“上海发布”推送《【注意】哪些不良习惯会引起耳病?听力损伤如何预防?一起来看→》一文,向大家科普正确的用耳知识,哪些不良用耳习惯可能引起耳病?以及如何预防听力损伤。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近年来,我市主要媒体均在此重要节点推出相关报道,充分利用融媒体、多平台的优势,扩大3月3日“全国爱耳日”的影响,让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家长认识并重视青少年听力保护问题。比如,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刊发《全国爱耳日∣孩子听力反应突然迟钝、看电视音量调高…小心诱发听力障碍》,专家向公众科普儿童听力障碍的预防及注意事项。澎湃新闻刊发《关注儿童听力,警惕耳机声音过高造成损伤》,介绍预防儿童听力损伤的方法以及保护孩子听力健康的措施。又如,“上海新华医院听力眩晕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21年全国爱耳日前夕,连续推出爱耳日特辑,传播正确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爱耳护耳意识,等等。

    下一步,市委宣传部将会同团市委、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要求本市主要媒体对青少年听力保护和宣传教育继续予以充分关注,适时通过各类渠道做好相关宣传,并及时做好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团市委将持续加强对少年儿童听力健康保护的宣传引导,帮助家长和少年儿童不断增强听力健康保护意识;市教委将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继续完善健康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宣教资源,加大课程内容开发、人员培训及课外活动开展等方面工作力度,全面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指导专业机构加强对青少年听力检查及用耳行为等数据的分析利用,加强听力保护的宣传教育;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青团上海市委员会

2022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