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筠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增进青年活力”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上海积极发挥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效能,持续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努力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先后写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以及2023年、2024年、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服务青年创新、就业、安居、健康、婚恋的“五大服务计划”出台,推动青年发展环境更为优化,“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更为深入人心。 一、关于“创新就业场景和环境”的建议 在盘活转化存量空间方面,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持续推进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发挥其帮扶引领创业作用,为青年打开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新空间。目前市区两级认定的近300家创业孵化载体中,部分为通过旧厂区、旧仓库更新改造后的空间,提供孵化场地、政策宣传、投融资支持、资源对接、成果转化、创业指导、人力资源等服务。相关载体信息通过“海纳百创”公众号“创载体”栏目和各区就业促进中心,线上线下持续更新。 在实行弹性工作制方面,市总工会按照“六个友好”标准(理念态度友好、职业发展友好、生育保护友好、照护支持友好、工作安排友好、职业健康友好),鼓励用人单位探索优化工作制度,营造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去年底启动“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支持用人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或远程办公、灵活休假、绩效考核等柔性管理方式,为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青年劳动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选择空间。下一步,各部门将继续拓展“生育友好岗”岗位资源,建立统一的“生育友好岗”用人单位名单,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岗位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将“生育友好岗”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按规定落实相关就业培训补贴政策。 二、关于“持续打造青年宜居环境”的建议 在“青年驿站”建设方面,团市委推动将“青年驿站”纳入市人才安居工程体系,为来沪求职青年提供免费过渡性住宿服务。目前已联合市人才工作局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上海“青年驿站”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优化服务管理举措。下一步,各部门将协同拓展房源筹措供给,推动岗位信息、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多元化服务入驻。共建“驿站人才数据库”,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升留沪转化率。 在推进青年“安居之所”方面,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持续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面向新市民、青年人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继续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措和供应,确保2025年全市保租房建设筹措7万套(间)、供应6万套(间)和“十四五”建设筹措60万套(间)以上、供应40万套(间)的目标全面顺利完成。面向一线劳动者,积极挖掘各类资源,计划2025年新增供应“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3万张以上。面向在沪就业高校毕业生,持续筹集区位适中、优质优价的保租房房源。开展“保租房进校园”活动,进行一站式政策宣传与房源推介。优化完善政策口径,高校毕业生凭毕业证即可申请保租房,公积金可全额提取支付租金,灵活就业者凭协议或纳税证明也可申请。 在构建青年友好社区场景方面,市绿化市容局结合城市更新、美丽家园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将进一步探索和引导社区花园和生境花园建设。通过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对社区中的闲置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设置相关服务设施,推动社区花园数量和品质双提升,更好满足青年休闲游憩需求。同时,鼓励青年参与社区花园方案设计和建设管理,推动青年投身社区治理。 三、关于“营造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的建议 在开放公园绿地空间方面,市绿化市容局持续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在城市公园方面,截至目前已推动304座开放共享空间,其中开放草坪330处、林下空间145处,开放共享总面积约500余公顷,实现全市16个区全覆盖。在单位附属绿地方面,支持开放绿地138个,开放绿地面积86.3万平方米,改造成口袋公园41个。下一步,市绿化市容局将开展公园帐篷区规范化管理金点子与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总结优秀经验做法,推广规范管理典型案例,营造舒适、和谐、美好的帐篷区环境。鼓励学校、机关、企业优先开放毗邻社区、交通便利的绿地,助力青年友好型空间建设,让年轻人休闲有绿色、运动有场地。 在支持文旅体验场景与活动方面,市文化旅游局聚焦原创内容生产、消费场景打造、产业生态营造和政策环境引导,持续构建文旅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加快产业集聚。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局将继续支持上海文化IP与旅游景点、商业街区、体育运动、影视音乐等跨界融合,强化文旅商体展联动,打造主题商圈、特色街区等多元线下消费场景,推动夜间经济、首店经济、体验经济发展,激发年轻群体消费活力,助力城市商业生态升级。 四、关于“优化青年婚育服务”的建议 在搭建单身青年缘分桥梁方面,总工会持续优化“四季恋歌”青年职工交友服务,上线AI恋爱模拟小程序,升级“会缘”线上交友平台,注册人数已突破5万。下一步,总工会将创新交友活动形式,全年举办500场“四季恋歌”交友服务,为青年职工搭建可信、可靠、安全、高效的婚恋交友公益平台。市妇联指导巾帼园作为单位团体入驻中国婚恋网公益平台,常态化发布婚恋交友活动信息。联动多个委办、企事业单位等,结合“520”、七夕、中秋等节日,开展交友联谊活动,为更多青年创造相遇相识、寻觅良缘的机会。团市委持续升级青春益友爱情总局平台功能,利用大数据手段,强化对会员身份信息和婚姻状况的核实。统筹各区及各单位交友活动资源,定期发布婚恋资讯,提供专业咨询,拓宽青年婚恋渠道,实现服务全覆盖。推广“爱情练习生”婚恋精品课程,引导青年形成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在加大生育补贴力度方面,市卫生健康委积极争取医保、财政支持,近年来多次调整、提高生育医疗费补贴(范围包括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等),目前已增至4500元,其中危重孕产妇生育医疗费补贴达8000元。下一步,根据去年发布的《上海市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推动落实“加大经济支持力度”“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等相关要求,加快会同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并实施生育补贴制度。 在推进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方面,自2018年起,上海连续7年将新增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纳入市委、市政府“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1900余家各类托育机构,提供超过10万个托额,其中70%由幼儿园开设的托班提供。全市开设300余家社区“宝宝屋”,以街镇为主体,嵌入企业园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为1-3岁幼儿家庭提供计时托、临时托等多种托育服务方式,解决家庭“喘息式”托育服务需求。除此之外,鼓励企事业单位、园区开设托育机构,为本单位员工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下一步,市教委将继续落实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新增不少于3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推进260个“宝宝屋”扩优提质,鼓励更多园区、企业举办托育机构,为3岁以下幼儿提供就近、安全的普惠托育服务,缓解家长育儿压力。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 2025年5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