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改革、团校改革高度重视、亲切关心,为各级团校改革指明了方向。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党的青年工作大局,牢牢把握建设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这一根本定位,牢记嘱托,忠诚使命,抓实改革,办好团校。 为进一步加强与团市委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主动对表对标上海共青团工作大局,更好地发挥团属院校在干部培训与学科建设领域的独特作用,努力为新时代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上海共青团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学术支撑,上海团校拟在团市委指导下建立“团校年度工作研讨会”机制,以项目化方式围绕团市委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具体设想如下: 一、团校年度工作研讨会机制 建议每年初团校领导班子、全体中层与团市委职能部门联合研讨,以内部工作会议纪要的形式固化工作项目,确定融合方向;在团市委书记工作例会中,设置团校年度工作讨论议题,团校领导牵头汇报;团市委各分管书记根据自己分管、协管的工作条线推团校工作结合点提出意见,团校修订后报送团市委各职能部门。 二、年度工作项目 (一)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全力落实团市委对全市各级团干部集中课程化政治教育、政治培养、政治训练工作。 落实团校核心主责主业,紧紧围绕团市委培养教育目标,在团市委组织部指导下,做好全市各级团干部的集中、批次、课程化、实战型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能力,保持政治定力,提高政治站位。在团市委指导下,创新团校课堂教育场景升级,落实“团干部上讲台”要求,将各级团组织的优秀共青团干部、青年典型、青年特色人才引入团校课堂授课,并不断完善评价标准,体现团校政治教育的标准化与特色化;推进团市委机关和团校的人员互通,探索“机关干部走进团校,团校学者服务机关”的综合评价机制,完善双向激励与评价;联合打造团属网络知识平台,通过用户深度参与拉动“青年大学习”的双向性增强,尝试将数据迭代为共青团教育网络培训教材和案例集,有效提升数据资源利用的前瞻性;加快推进团青干部教育培训专项预算分割试点,明确团市委各类培训优先在团校开展,并将落地团校的各教育培训专项预算按期定时拨付,并将执行情况引入相关部门绩效评价体系。 拟融合对接部门:团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团校落实部门:教研部、各培训部等 (二)邀请团市委指导学科建设、机关干部融入学科发展 团校将把学科建设作为牵总重要工作,通过不断强化以学科建设思想统领学校改革工作的意识和能力,结合上海城市发展和共青团工作大局构建学科体系,提供学理支撑。为各级共青团领导干部创造到团校学术进修、学术研究的机会和条件,邀请各级共青团领导干部在团校的学科建设图谱中,特别是在团校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建设上给予指导和融入。在团市委指导下,集中优势团属学术资源,围绕渔阳里相关研究、少先队工作学、中国特色青少年社会工作等二级学科,并以优质的课程和研究资源,为团市委中心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拟融合对接部门: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团市委各部门、服保办、各级共青团领导干部 团校落实部门:青年研究中心(《青年学报》编辑部)、教研部等 (三)共同把上海团校打造成共青团“四史”学习教育基地 上海团校作为距离红色初心最近的团属院校,建校近70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团青工作者,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有着丰富积累,上海团校位于虹口区鲁迅公园版块,紧邻“世界会客厅”北外滩,周边红色资源集聚,改革开放成果显著,对于上海广大青少年而言,是天然优质的“四史”学习教育基地,团校将紧紧依靠团市委,切实发挥自身教育优势,依托新成立的“情景党(团)课教学研究工作室”张家禾团队、上海“青运史”研究团队、“百年青马中国梦”课程团队和团内优质媒体资源,深度挖掘团校历史沿革和红色资源,进一步结合党史和改革开放史,打造“四史”学习上海团校教育基地,献礼建党百年。 拟融合对接部门:团市委组织部、直属机关党委、青年报、希望工程和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等 团校落实部门:党办院办、总务处等 (四)主动融入政治启蒙一体化工作大局 结合争章推优、初中高中培养一体化、高中高校推优一体化等重点工作,特别是在大中小学政治启蒙一体化工作中,发挥团校教书育人的优势,主动融入中学生骨干训练营、大学生骨干培养班和高中阶段优秀毕业生夏训营等项目。以区为单位,开展中小学中层以上优秀青年教师专题进修培训班、高中骨干思政教师高级研修班、高校青马工程负责人标准培养模式培训班等,直接服务三全育人大中小思政工作一体化大局,推动团教协作机制更加紧密。 拟融合对接部门:团市委学校工作部、少先队工作部、上海青旅集团等 团校落实部门:干部教育培训部等 (五)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在青年工作领域的落地 落实团市委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和具体举措,以三省一市团校为落脚点,在团青教育培训和青年问题研究领域进一步强化交流合作,关注长三角专项,对标长三角维度,依托现有长三角团校工作联盟,共同做好全扇面“青马工程”培养工作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标准化落地;在长三角团干部政务能力大赛等工作中,发挥团校工作优势,真正实现长三角团青工作的资源共享、共商共建和共赢发展。 拟融合对接部门:团市委办公室、组织部、基层工作部、学校工作部等 团校落实部门:教研部、各培训部等 (六)共青团年度课题联合发布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群团工作、青年学相关领域、共青团和少先队相关工作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工作。在团市委总体指导下,上海青少年研究中心牵头,联合相关部门,每年初联合团校,联合发布面向全市各界的共青团年度课题;对于课题的研究过程、成果发布进行联合评审,并由团校的上海青少年研究数据平台提供全程数据支持。 拟融合对接部门:团市委办公室、市青少年研究中心、服保办 团校落实部门:教研部、青年研究中心(《青年学报》编辑部)等 (七)共建共享上海青少年研究数据平台 上海青少年研究数据平台是全国首家以“开放共享、协同创新”为理念的青少年研究特色数据资源存储挖掘、管理共享、在线分析等核心功能的智能化应用平台,在全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团校拟将与团市委主动对接,全口径开放数据平台应用,为上海共青团的研究、调研、决资提供数据服务。力争每年融入1000份以上的青年工作领域调研数据分析报告,全口径对接团市委各部门数据源,共建共享云平台,互联互通大数据。 拟融合对接部门: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团校落实部门:青年研究中心(《青年学报》编辑部)、图书馆、网络教育与信息中心等 (八)联合提升《青年学报》政治属性,指导办刊工作 要进一步强化青年学报不仅是学术期刊,同时也是团市委机关理论刊物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对青年学报学术性与政治性辩证统一的认识。着力体现科研工作和阵地,要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服务,要为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建设服务,要为市委市府重点战略服务,要为团市委中心工作服务,要为各级各类主体班次服务。在每期青年学报中刊载团市委近期的指导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领导讲话、工作分析、重要文章等)和各级共青团干部的学理性、应用型研究文章,并借助青春上海平台联合推介,着力推动共青团干部知行合一、研学统一。吸纳市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优秀人才进入学报编委,让《青年学报》与《少先队研究》等青少年研究刊物相得益彰。 拟融合对接部门: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团市委办公室、宣传与网络工作部等 团校落实部门:青年研究中心(《青年学报》编辑部)、党办院办等 (九)联合推进各类青年特色人才培养 深挖“上海青年公益人才学院”“上海青年创业学院”等平台自身潜力,做好上海共青团党外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工作,做好上海十四五青年创新学院创设工作、地县级商会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做好社会新兴阶层凝聚引领、新经济产业先锋青年培训凝聚等工作。积极融入上海青年人才培养大局,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参与《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对接白领驿家,进一步探索研究共青团介入社会综合治理和管理的组织形态和功能性社团进社区的业态创新。进一步参与各类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培训工作。不断通过教育培训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覆盖和政治引领,协同开展青年社会组织理论研究。 拟融合对接部门:市青联、团市委团结联络部、基层工作部、社会工作部、服保办等 团校落实部门:各培训部、青年研究中心(《青年学报》编辑部)等 (十)积极谋划构建国际交流与培训事业群编队,做好共青团国际交流学理研究、教育培训和项目策划 在深度评估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市外办,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团校特色,联合团市委系统内相关部室、团市委下属相关单位,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在对外交流工作中,将各自的特色领域和优质资源作进一步整合,以事业群的形式整体承接或开启上海青少年国际交流、沪港澳台青少年交流等相关外事工作,聚焦百年青年、一带一路、沪港澳台、共同体等热点问题,在“护航计划”“沪港澳青年经济发展论坛”“上海-台北 双城论坛”“上海青少年海外交流计划”“上海青少年国际化成长支持计划”等中发挥既定作用。 拟融合对接部门:团市委合作交流部、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青旅集团等 团校落实部门:对外交流与培训部、总务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