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当前位置: 首页 > 少工条线
寻访英雄足迹,激发爱国热情——梅园中学组织师生参观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来源:上海市梅园中学 时间:2020-12-31 点击量:

10月8日,梅园中学团总支组织教工团员、学生团员,及部分入团积极分子来到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开展了一次“四史”特色主题团日活动。

前期,学校已组织大家观看了电影《八佰》,所以师生们对这座家门口的红色遗迹早已心向神往。大家一下车,就被纪念馆西侧那面千疮百孔的高大墙面深深震撼!广场上都是前来祭奠英烈的市民,台阶上插满了国旗,摆满了献花祭品。

随后,大家进入了纪念馆。通过“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四部分内容的参观,大家实地感受到了以谢晋元为代表的“八百壮士”在国难当前之际,舍身为国的家国情怀,以及抗战到底的坚定决心,还了解了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战、共御外敌的感人故事,及中外各界对“八百壮士”英雄事迹的颂扬和缅怀。那一件件实物展品和让人身临其境的战斗场景,一次又一次激发着师生们的爱国热情。

党员

看到四行仓库千疮百孔的外墙,我不由肃然起敬。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一场战斗,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族永远的记忆。四行仓库纪念馆展示的“八百壮士”视死如归的血性和那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捐躯赴国难、可歌可泣的精神,应当被身处和平年代我们每个人铭记在心中!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正是这些不怕牺牲的壮士们用血肉之躯所铺就的!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应当为中国的富强而不懈努力,和我的学生们一同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如今山河已无恙,而吾辈当自强!


在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四行仓库纪念馆。在国庆路上,我们看见了电影八佰中壮士们英勇无畏,奋力抗敌的四行仓库。它布满枪痕弹迹,是烈士先辈舍生忘死,以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枪口的证明。在仓库前面,我辈儿女在英雄们牺牲的地方插满红旗,摆满鲜花,来纪念抗战英雄们,也在国庆之际,时刻警醒吾辈当自强,勿忘国耻,珍惜和平。铭记历史,从我做起,在新时代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

今天,我们来到“四行仓库”,那西墙一个个炮眼似乎在向我们诉说当年的故事,那一个个焦黑的痕迹好象在对我们哭诉先辈们的悲壮,向我们见证着战争的无情与残酷。走进“四行仓库”,一股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带我们走进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张张旧报纸,带我们回忆着那血与铁的抗争,那一段段悲壮的故事。进入四行仓库馆内,里面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档案、照片以及按照真人大小设置的雕塑,有奋不顾身的中国战士也有翻窗窥入的日本鬼子,深动地展示出每一个场景无不取材于史实,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战场,内心翻涌起保家卫国拯救国家与民族于危难的热血。



孙瑾然队员:

此次团组织去四行仓库的活动中,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百姓,战士的不容易。战士们不畏艰难,八百壮士冲锋在前,为国捐躯,保卫四行仓库,最终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在馆内士兵雕塑的眼中我看到了他们保家卫国坚定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份决心和精神深深感染了当时的上海百姓,他们众志成城,团结一心,自发组织各种抗日救亡运动。即便当时粮食短缺,只吃得上黄豆,小麦充饥,却仍捍卫着祖国的主权,维护世界的和平,没有丝毫的退缩。这种高尚品质,即使在今天也应被人们推崇学习。经过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更让我深切体悟到,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多少战乱的我们应牢记这段历史,不忘初心,坚定不移,万众一心维护和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许泓队员:

今天,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来到四行仓库旧址。墙壁上的层层斑驳仿佛在向我们诉说当年的故事,那一抹抹焦黑的痕迹似乎在对我们哭诉先辈们的悲壮,使我们见证着战争的无情与残酷。83年前,这场可怕的战争曾使中国人民的心千疮百孔,但这段历史已成为了永恒。今天,我站在历史面前,懂得了民族气节,那就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抗争到底的民族脊梁。83年后的今天,我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站在了世界之巅。未来,中国人民将以全新的开端走向胜利!


徐思婕队员:

在纪念馆之前,富有历史感的墙体上布满枪眼弹点,炮击造成的大面积破损墙体被真实而完整地保留下来,尚未参观但已让我心灵受到了震撼。走进展厅,又被谢晋元放大的《给妻子的家书》吸引,清秀的字迹,饱含深情,表达了对妻子、家庭的深深歉意,更是体现了甘愿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一幅幅历史照片,件件烈士遗物,一个个杀敌场景,一段段影像资料,展现了淞沪会战时抗日将士反抗日军侵略的壮烈情景。“遗址,战斗,纪念”是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属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先烈,奋发图强!


在普天同庆纪念新中国成立之际,开展这样一次参观活动意义非凡。四行仓库周围繁华的景象与那伤痕累累的战斗遗迹,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与战士们庄重威严的神情,无不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激发大家爱国情报国志。也许学习“四史”的意义就在于此。当参观结束后,师生们再看那面千疮百孔却依然屹立不倒的高墙时,它已然已成为了一个标志,一种气节,一股力量,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