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当前位置: 首页 > 少工条线
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体验节庆民俗劳动——24节气之芒种
来源:上海市梅园中学 时间:2020-12-31 点击量:

 

6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芒种”

队员们,你了解芒种吗?

在“六一”活动中,队员们都通过民俗体验、探究学习到哪些“芒种”知识呢?

在六一各中队的分享会上,我们找了几份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

今天,

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位队员都做了什么?

视频:芒种介绍

民俗体验

深入菜园,体验生活

“芒种”又称“忙种”,体验农民伯伯辛勤耕种是必不可少的,八一中队的几位队员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在休息时体验了一回“农民”生活。

图为他们在一起整理菜园、养护植物,为爬藤植物系绳固定。

你们看他们干得有模有样。有队员说到,农民伯伯是非常不容易的,那天我们在菜园干活的时候,天气有点闷热,一会儿功夫大家都出汗了,他们深切感受到农民伯伯顶着烈日干活,非常不易。也有队员认为,我们一直都生活在城市,很多植物根本都不认识,在这里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学校菜园里种植的植物种类名称,以及他们生长的情况,这次我们在劳动体验种学到了很深动的一课。

 

品三国,学“煮梅”

“芒种”有个风雅习俗就是“煮梅”,这个习俗据说夏朝时期就有了。正月开花的梅树在这时刚好结出梅子,但如果直接吃,梅子的酸恐怕很少有人不怕。于是,古人就发明了各种方法煮梅。芒种当天动手做,既饱口福,又很有风雅的形式感。

在“煮梅”的方式种最有名当属青梅煮酒。《三国演义》中就有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共论英雄的故事。

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入紫苏。

吴可轩队员这么说到,优秀的我又来了,这次活动中我不幸抽到了一个非常有难度的体验项目,“煮梅”,经过几次尝试,我终于做成了。 “煮梅”的梅子一般是黄梅,但市面上黄梅较少,于是选用了青梅,并用糖与大量的盐,进行熬制。虽然整个制作的过程还需要一些工序,最终品尝的味道应该不如传说种的,但就是这样的差距,让我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辛勤劳动,以及经过劳动创造出美好生活的成就感与喜悦感。

文化探究

与芒种有关诗词有很多,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两首,宋朝范成大的《梅雨五绝》以及宋朝陆游的《时雨》。

原文:

《梅雨五绝》
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诗词介绍:《梅雨五绝》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范成大作诗的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赏析与感悟:“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运用了环境描写,写了芒种时下了雷雨,表现出了作者希望芒种天晴。“少忍数旬蒸米成。”写了再过几十天就可以尝到新米了,表现出了作者对收成的期望。

 

原文:

《时雨》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诗词介绍:《时雨》是陆游在70岁时所作,那是他在山阴老家,在收割完麦子后,便开始插播中晚稻了,这个时候需要一场雨水来灌田,因此当一位70岁的老人,看到一场及时雨的到来,非常开心,于是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歌。

赏析与感悟:《时雨》第一句是“时雨及芒种”,表示芒种的雨来得很及时,表现了芒种到来的喜悦,“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写出了农村的一种欣欣向荣,和谐的景象。“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则写出了农村在丰收时的热闹的景象。这里也能体会到,无论从古代到现在劳动能让农民快乐,也能让每个参与劳动的人有成就感与幸福感,今天,我们生活在城市,很多家庭也不是农民出身,我们无法真正体会到耕种的艰辛,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劳动者,我们每个人都是奋斗者。